大众健康之窗
医院在线
当前位置:首页 > 医院在线
时评:医生“黑名单”非万能但值得建立

来源:西安晚报 时间:2013-08-12 22:53:30 热度:741

  国际医药巨头葛兰素史克和赛诺菲相继在华曝出“贿赂门”,陕西富平妇幼保健院医生涉嫌卖婴案也在持续发酵,关于医生的负面报道频见报端。中国医师协会法律事务部主任邓利强表示,受国家卫计委委托,该协会已正式启动执业医师定期考核工作,在公示考核结果的同时,医生“不过关”的原因也有望对社会公示。这意味着,在两年一次的考核中,因医德医风问题未通过考核的医生将被列入“黑名单”。
  建医生“黑名单”这个计划,并不是在最近医生负面报道频出之后突然提出来的,去年公布《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时,中国医师协会就已经提出这一想法。但“黑名单”制度不仅当时未能写入上述《规范》,而且直到今天都还只是“计划”。
  所谓医生“黑名单”,并不是只要被列入了就会被“终身禁医”;相反,就像司机被吊销驾照一样,只要经过再教育和培训,通过考核就可以再执业。说白了,“黑名单”只是要依靠信息透明建立一种警示机制,将医生未通过考核的原因以及医德医风方面的问题记录在案。这显然不是什么过分的要求,但是在医学专业网站丁香园上,对于中国医师协会这一计划的批判之声仍然不绝于耳,一个最有力的标签是“凭什么只拿医生开刀”。可见,医生“黑名单”计划受到来自医生和医院的阻力不小。
  医生“黑名单”话题如此受人关注,并不是因为公众都跟医生过不去,而是我们对医生的职业道德有更高的期待——因为,那不只是要钱的问题,而是要命的问题。既然选择了医生这个崇高的职业,就应该有意识地将职业道德至少安放在底线之上,而不能跟着满是污垢的社会黑暗面沦落于底线之下。是的,每个行业都有龌蹉的一群人,每个群体都有肮脏的一部分,或者说,每个行业都需要一个“黑名单”;问题是,别人沉沦是否就是医生必须沉沦的理由?若非所有行业同时都建“黑名单”,医生率先建起“黑名单”来是否就不公平?
  “黑名单”制度肯定不是万能的,必然会遭遇权力寻租等问题;但是,总不能试都没试,就以种种想象出来的问题将其一棍子打死。医生“黑名单”制度可以有,这其实正是面向全民的社会征信体系的一部分,或者说先行者。舒圣祥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中国老年保健协会银发经济办公室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