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健康报 时间:2013-08-05 11:42:13 热度:3233
报载,英国全民医疗系统日前公布的最新调查报告显示,14家公立医院7年间因疏忽导致1.3万名病人死亡。14家医院占了英国同类医院总数的近一成。“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矣”,避免疏忽怠慢、消除安全隐患,方可保障病人安全。
实例篇
术前术后未访视病人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邓硕曾
麻醉医生并不害怕明显的危重病人和大出血休克病人,该怎么抢救都会全力以赴,病人家属也有心理准备。问题往往出在一般病人身上,出在麻痹大意、意外死亡上。麻醉医生容易出现哪些疏漏呢?
术前未全面掌握病史
按规定麻醉医生术前必须到病房访视病人,制订麻醉计划。但麻醉医生整天在手术室工作,有时一天要管四五台病人,甚至干到晚上七八时。等到手术结束再去看第二天手术的病人时已精疲力竭,也不可能与病人深入交流,往往会遗漏过敏史、用药史、麻醉和手术史等。如遗漏病人哮喘史,在麻醉诱导后病人突然发生支气管痉挛,这时才追问得知哮喘史,而且在感冒后加重。于是赶紧去病房找来病人的舒喘灵(沙丁胺醇)喷雾吸入。又如个别病人为过敏体质,麻醉后使用一种人工胶体,竟引发全身过敏反应。此外,由于未叮嘱高血压病人术前吃药,致使次日入室血压高达200/100mmHg而推迟手术。
提示:掌握麻醉病人的病史对麻醉安全非常重要。主治医生除听取住院医生的口头汇报外,还应抓紧麻醉前的空当和病人沟通,确认病情,以期获得第一手资料,并检查住院医生汇报的真实性,修改麻醉方案,防止误判。
也会出现“疲劳驾驶”
手术中麻醉医生一刻也不能离开病人,应紧紧盯住监护屏幕,确保麻醉安全。但麻醉医生在监护过程中也会出现“疲劳驾驶”,注意力分散,或想出去喝水、上厕所、活动一下等。尤其是在中午快吃饭和下午连续工作时,更需要有人替换。
现在一般大医院的麻醉科都会安排两个梯队的麻醉医生进入手术室。第一梯队早8时上班,12时下来吃饭休息或午睡,下午3时再去接班,一直干到5时下班。第二梯队则中午12时上班,干到等夜班人员前来接替。许多大医院的手术都安排两人麻醉,一名住院医生(实习或进修医生),一名主治医生(指导老师),我们叫“两只蝴蝶”,一般是新老搭配,共同把麻醉安全做好,这样就可以相互辅佐,一刻也不离开病人。
提示: 要解除疲劳麻醉需要医院支持,增加一定数量的麻醉医生。
术中体温监测不到位
手术室的室温无论冬夏,均调至22℃左右,这样外科医生手术时就不会出汗感到热。但脱光的病人会感到冷,尤其病人在麻醉后丧失体温调节能力,加之术野或体腔的暴露,输用较冷的液体,体温下降较快。低体温不仅使病人身心俱冷,病人寒战还会增加全身氧耗量,对老年病人易诱发心绞痛。低温使血小板功能下降,易增加术中出血和术后渗血量。
例如一位82岁的男患者,在腰麻下经尿道行前列腺电切术。当手术进行了70分钟时,患者说“心冷”并发生寒战,当时未测体温,室温22℃,病人使用了未加温的5%甘露醇液灌洗膀胱达18000ml,下半身完全湿透。血红蛋白由术前的128g/L降至107g/L,出血多。病人回病房腋下温度量不出来(<35℃),仍然感到寒战。经保温10分钟,体温上升至35.6℃,寒冷反应才逐渐改善。
提示:外科和麻醉医生都要认识到冲洗液加温的重要性,同时建议医院为手术室购置保温系统。对老年人、小儿要监测体温,以防发生循环意外。
未做到访视术后病人
按规定,麻醉医生应在术后1~3天访视自己麻醉过的病人,并记录在访视单上,但很少有医院能够做到。因为麻醉医生第二天又要全天战斗在第一线,根本没时间去看前一天的手术病人。除非病人术后发生肺不张、声音嘶哑、喉痛,或术后出现谵妄、认知功能障碍、麻醉相关并发症等,外科医生找上门来才去病房会诊,协助解决问题。现在医院安放术后镇痛泵的病人,也没有时间去了解镇痛效果、有何不良反应等,服务相当不到位。
提示: 怎么弥补这个疏漏?一是随时与外科医生沟通,了解麻醉病人术后恢复情况;二是如遇病人术后发生麻醉并发症,应积极去病房处理,并对病人进行人文关怀,防止激化医患矛盾,发生医疗纠纷;三是安排麻醉护士术后巡查镇痛泵使用情况,及时处理镇痛中的问题。
2024-11-26
2024-11-26
2024-11-26
2024-11-25
2024-11-24
2024-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