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 时间:2013-08-01 10:28:06 热度:605
北京安贞医院副院长周玉杰很忙:上午门诊,中午开会,下午手术。再忙,他也愿和患者多交流:医生几句话,能去患者心上大石头
本报记者 王君平
周玉杰正在为病人做手术。朱 鋮摄
周玉杰出门诊。朱 鋮摄
邻近北三环的北京安贞医院,是全国著名的心血管医院,这里每天汇聚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
7月31日早上不到8时,在门诊楼1145诊室,记者随安贞医院副院长周玉杰出门诊、跟手术,体验医生一天的紧张工作。
第一个走进诊室的是黑龙江北安的牛少芳,她丈夫早上5时就来排队挂号。周玉杰从脖子上拿下听诊器,伸到患者的衣服里仔细听,足足能听上1分钟。听诊器有放大作用,隔着衣服也能听清心跳。他一直坚持贴皮肤听患者的心跳,“这样医患之间没隔膜”。
一位患者胸闷、上不来气,每走一层楼就得歇息。周玉杰问完病史、听完心脏,听诊两侧的颈动脉,他说,基本可以排除冠心病,而是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不是心脏病,吃点改善症状的药就行。周玉杰的几句话,搬去压在患者心上的大石头。
一位77岁的患者脂代谢异常,感觉心脏不舒服。周玉杰为他检查后,告诉他,牛只吃草也能吃成肥牛。只管住嘴不够,还要迈开腿。多运动比吃药还管用,能不吃药就不吃药了。
“要是想犯病您就喝酒”,周玉杰语气温和,说得来自河南的丁先生有点不好意思了。“心脏病是急出来的,气出来的,累出来的。您不能生气,一生气药就白吃了。您的心脏受不了一点兴奋,戒烟戒酒,茶也不能喝,只能喝白水。”丁先生频频点头。
看心电图、影像资料,一张不落地检查报告单,不厌其烦地和患者交流。和不同的患者交流,周玉杰谈话内容都不重样。记者感觉,听他看病都是一种享受。
心律不齐、房颤、冠心病等不同的病,都难不住周玉杰,最难的是告诉患者他没病。
11时,83岁的蔡老人脸色苍白,坐着轮椅进了诊室。老人冠状动脉有的窄,有的宽,躺在床上能感受到心“哐”一下。仔细对比这几年的心电图,周玉杰笑着说,“这么几年您都这样,没事,不用担心。到您这岁数,我还不如您。”一句话说得屋里人都笑起来了。他安抚老人说,“不能一把一把地吃药,要少吃药,多吃饭。您就能活到93、103。”
半个多小时过去了,老人终于满意地离开。
12时20分,看完第十五个病人,周玉杰结束门诊。他拿着盒饭赶往1157房间,参加全国心血管学术视频会议。
13时许,会议一结束,他去主持期刊定稿会。
14时,他出现在住院楼的导管室。穿上铅衣,扎好铅裙,围好防辐射脖套。换好手术服,穿着20多斤的铅衣,周玉杰精神抖擞地开始手术。冠脉造影手术大约只需要10—15分钟,但在跳动的心脏上,难度不知增加多少倍。周玉杰连着做了3台手术。
做穿刺,送鞘管,注射显影剂,周玉杰一踩脚闸,在显示屏上冠状动脉血管狭窄情况一目了然。周玉杰和局部麻醉患者充分交流、有说有笑。“能吃药就不放支架,能放支架的就不搭桥。”周玉杰认为,优化的药物疗法,比放支架可能益处更多。
15时30分,做完手术的周玉杰去病房查房。住院楼4层7病房,这是下午他做完造影的第一位患者。这位山西太原62岁的患者做完造影,可不放支架,自己就走回来,真是前臂小孔解决心脏大问题。他右手带着类似腕表的止血器,6小时后就可以去掉,明天就能出院。周玉杰说,人的血管像是房间里的水管子,有时敲打敲打就能用。
16时左右,周玉杰要去参加评审会。他和记者道别说,这几年出诊,说话多,开药少,为的是让患者满意。
(责任编辑:秋彤)
2025-01-09
2025-01-09
2024-12-25
2024-12-16
2024-12-16
2024-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