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健康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新闻
公立医院改革之路该怎么走

来源:健康报 时间:2012-03-07 23:50:55 热度:998

□本报记者 韩 璐 曹 政 崔 芳□

  “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公立医院改革的描述是‘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实行医药分开、管办分开,破除以药补医机制’,这给公立医院改革提出了明确的任务。但报告中讲的‘医药分开’、‘管办分开’要如何落实?‘以药补医’机制破除后,用什么方法来补医?我认为当前对公立医院改革整体设计还不明确,公立医院改革的方向还不清楚。”3月6日,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委员在医卫组小组讨论中率先发言,“在公立医院改革这场攻坚战中,我们应该把推动公立医院大发展作为改革主线,制定出合理可行的改革路线图。我建议医卫界委员联名提出一个紧急提案,尽快呈交到政府高层。”
  ■公立医院改革尚未触碰核心
  “我国2009年启动的第一阶段医改已于去年年底结束,但改革的难点——公立医院改革,现尚未触碰核心。”黄洁夫指出,简单以破除“以药补医”为关键环节去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工作,而不改变上个世纪80年代改革早期产生的以药品加成作为补偿医疗服务投入不足的政策,不解决现在我国医院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事业单位属性,会使改革面临“进退两难”的风险。
  黄洁夫说,在现阶段,财政、编制、教育、医保和医院等多部门的隶属关系均会对改革的现行举措产生制约和束缚,各级政府采取这样或那样的行政举措去解决“药价虚高”、“过度医疗”、“医患关系”、“医学人才”等具体问题,结果只会“按下葫芦起了瓢”,问题始终不能得到根本解决。“依靠现在设定的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支付方式等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难以实现破除‘以药补医’的目标。我国现有的医院服务体系仍是在计划经济制度下形成的,如果不从体制、组织、结构、管理、经营和监管等方面做配套改革,难以破局。”
  谈到加大对公立医院的政府投入,黄洁夫坦言“很难实现”。“我国还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国家,各行各业都需要增加政府投入。许多政协委员都谈到,现在政府投入只占医院总投入的10%,90%要靠医院自身经营收费,这种情况下,医院行为的‘趋利性’难以从根本上解决,而我们强调医院的‘公益性’只是纸上谈兵。”
  ■医疗服务也要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
  “我们天天都在说,要努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医疗卫生服务本身就是一个客观的市场,也要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不能走计划经济的老路。”黄洁夫强调,在呼吁各级政府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增加卫生投入的同时,还要承认医疗也是一个社会生产,而不仅仅是一个公众福利。医疗卫生事业必须要参与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发展中去。公立医院改革应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黄洁夫介绍,据WHO资料,世界上发达国家GDP每增长1%,就有0.5%是与生命科学产业直接相关的。“总理报告中明确指出,‘十二五’期间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我国经济要不断向内向型经济发展。为此,公立医院应该是在改革过程中,积极培育医疗卫生市场,为社会经济发展作贡献,也只有这样,公立医院才能推进改革,才能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不动员社会力量的改革不具生命力
  “破解‘管办分开’难题,就要打破当前一种不能充分实现‘公益性’的公立医院一统天下的局面。”黄洁夫表示,公立医院改革应立足于用更开放改革的态度,逐渐步入“政府主导,按市场规律办事的医疗卫生改革”的道路。政府目前的责任和做法应是切实保障那些贫困的弱势人群得到与经济发展相称的基本医疗服务的权利,投入市场没办法做的领域,如边远穷困地区、公共卫生、慢性病防治、大病救助和医学研究;而现行公立医院改革所需的资金和资源,完全可以通过社会来获得。
  “不动员社会力量作为公立医院改革基础的改革,是不具有生命力的。要打破挡住社会办医的‘玻璃门’,给社会办医提供公平创业发展环境,鼓励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去推动医院的大发展,把大医院的医疗资源释放出来,更好地满足群众基本医疗需求。”黄洁夫说。
  在具体的操作层面上,黄洁夫建议,可以考虑推进一个公立医院改革的“211工程”,即国家保障支持有限的公立医院,包括农村的2000多家县医院,代表国家和地区水平的1000家左右的“国家队”,100家左右国家级临床医疗科研中心,其他医院应按地区经济社会实际情况,在政府主导下分批、合理地进行改革。“就我了解,大多数医务人员是支持的,而且只有这样,医务人员才能真正成为医改的主力军,他们的积极性才能发挥。”(公立医院改革相关讨论见今日第2版)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