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健康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新闻
“以药养医”等于“以药毁医”(不吐不快)

来源:人民日报 时间:2013-07-26 07:42:14 热度:483

白剑峰

  ●葛兰素史克“贿赂门”事件绝非偶然。“以药养医”不仅毁坏了医生的职业形象,而且破坏了医疗行业的健康生态。只有将“以药养医”变成“以技养医”,才能让“白大褂”更干净、更有尊严
  最近,全球知名药企葛兰素史克在华部分高管因涉嫌经济犯罪被立案侦查。据调查,为了打开药品销售渠道,该公司大肆向政府官员、医生等行贿,数额之大,令人震惊。
  葛兰素史克“贿赂门”事件绝非偶然,掀开了医药购销“潜规则”的冰山一角。在我国,药价虚高是一个公开的秘密,零售价高于出厂价数百倍的药品并不罕见。在巨大的利润“蛋糕”中,很大一部分是给医院和医生的回扣。羊毛出在羊身上,药品回扣只能摊在成本里,最终埋单的还是患者。商业贿赂,成为药价虚高的幕后“推手”。
  近年来,我国不断打击医药领域的商业贿赂,不少医务人员因收受回扣锒铛入狱。尽管如此,药品回扣之风依然盛行。这说明,问题的根源在于“以药养医”体制。可以说,畸形的医疗体制,催生了畸形的药品市场。
  “以药养医”是我国医疗体制的一个“毒瘤”,被称为“万恶之源”。改革开放初期,政府为了弥补财政投入不足,允许医院实行药品加成销售。如今,药品加成已成为医院的重要经济来源,约占医院收入的四五成。更可怕的是,在药品销售的链条上,已经形成了一个超级稳定的“生态系统”,利益各方盘根错节。例如,一种药品要想进入医院销售,必须“过五关斩六将”,层层疏通关系,才能最终进入药房。但是,这仅仅是药品销售的第一步。为了让医生多开药,“医药代表”们各显神通,竞相争夺医生手中的“处方权”。有的赞助学术会议,有的安排出国考察,有的干脆赤裸裸给现金……在利益的诱惑下,不少医生和药商结成了“利益共同体”。
  药品回扣现象屡禁不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医生收入太低。跟大多数国家相比,我国医生的薪酬待遇偏低,无法体现其高风险、高技术的职业特点。同时,我国医疗价格体系扭曲,医生的劳务技术价值被严重低估。“看病的不如算命的”、“挂号费不如停车费”成为一个普遍现象。为此,很多医生心里感到不平衡,把拿回扣视为“合理补偿”。甚至连一些院长也认为,光靠“阳光收入”,根本养不住这么多优秀的医生。如果没有其他补偿,医生可能会大量流失。
  为了破除“以药养医”体制,北京等地在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中,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医院卖药不再加价,药品收入缺口由医事服务费来弥补。然而,此举虽然切断了药品和医院之间的利益关系,却无法切断药品和医生之间的利益关系。药品不再“养医院”,但仍在“养医生”。看来,如果不提升劳务技术价值,不让医生拿到体面的“阳光收入”,就很难堵住“回扣暗流”。从本质上说,“以药养医”等于“以药毁医”。它不仅毁坏了医生的职业形象,而且破坏了医疗行业的健康生态。因此,只有将“以药养医”变成“以技养医”,才能让“白大褂”更干净、更有尊严。
  当然,治理医药商业贿赂,既要靠体制改革,也要靠法治建设。医生是一个维护健康的神圣职业,绝不允许在病人身上牟取私利。美国《医生收入阳光法案》规定,医生收受药企的礼物超过10美元,需要公布名字和内容。如果达到受贿标准,不仅会被吊销行医执照,甚至还会被判刑。在这方面,我国也应拿出“刮骨疗毒”的勇气,以查处葛兰素史克案件为契机,依法打击商业贿赂,为深化医改创造良好的法理环境。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