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网 时间:2012-03-05 11:13:32 热度:918
新华网北京3月4日电(记者胡浩、朱立毅)药品降价了,但化验多,医疗器械又被滥用了。药费和检查材料费就像跷跷板的两头,“一头升一头降”,算下来,百姓看病仍然贵。
因此,有关专家建议治本之策是理顺医疗费用构成,充分承认医生的劳动价值,调动医生合理诊疗的积极性,并进一步加强医风医德建设。
随着基本药物制度的推行,药价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但是“非药费用”却有所增加,一些极端的例子甚至令人咋舌:山东一名心梗患者接受了支架治疗手术,先后被放进7个支架。一般来说,一个国产心脏支架在医院的价格为1.2万元,进口的价格通常为国产的2至3倍。如此算来,这个手术仅植入性器械费用就达10万元左右。
与高得吓人的材料费、检查费相对应,有一些费用低得惊人:三甲医院的专家号14元钱,一级护理每天9元钱、三个护士均分下来每人3元钱。医疗专家的培养往往是十几年、几十年的投入,一位职称护士的培养也并非一朝一夕。“一高”“一低”的强烈对比,反映出人与物的价值背离。
这样极端的事例固然有医德医风的问题,但制度的设计、价值的导向,更是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这不仅仅是解决被诟病已久的大处方等问题的症结,也是解决目前化验和医疗器械被滥用的关键。无论是“以药养医”,还是过度检查、过度治疗,都是“症状”而非“病因”。
对症下药,就必须理顺医疗价格构成,就需要根据医护人员诊疗疾病、护理病患的复杂程度和耗费时间的长短决定其实际的劳动价格。我们相信,有合理的制度设计,医院和医生可以有足够的成本空间和底气来控制“非药费用”,从而让看病贵、不合理用药、过度医疗逐步得到解决。
(责任编辑:秋彤)
2024-11-25
2024-11-25
2024-11-24
2024-11-24
2024-11-23
2024-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