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生命时报 时间:2013-07-13 15:35:38 热度:521
本报记者 陈 芸
专家小传
董强,主任医师、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常务副主任,上海医学会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常务委员、全国脑血管病学组副组长
脑卒中分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前者约占所有卒中的85%,是重要的死亡和致残原因。 目前,我国脑卒中的发病正以每年8.7%的速度上升。
然而,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救治方面仍存在不小差距,有效救治率很低。数据显示,我国仅有16%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在发病后3小时内被送到医院,其中只有1.3%的患者及时接受有效治疗,远低于北美的10%。一方面,病人和家属对卒中早期症状的知晓率低,难以做出正确判断;另一方面,入院前或进院后的时间延误,导致绝大多数卒中患者错失治疗最佳“时间窗”。
“抢救快与不快,关键是流程!”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教授董强强调。缺血性卒中最大的特点是时间依赖性,如何让患者更快地到达医院、更快地接受治疗是努力方向。因此,脑卒中救治要“抢”两个60分钟,即院前急救和院内治疗都控制在60分钟之内。
院前60分钟,识别早期征兆是关键。每个人都有必要了解国际通用的“FAST”口诀,可以记住“言语含糊没笑脸,胳膊不抬奔医院”这句话。具体来说,“F”代表脸歪了、舌头伸向一边等,“A”代表手没有力气了、走路一边倒、一侧肢体感觉迟钝等,“S”指讲话不清楚了、不能流利对答等。发现发现身边人出现上述3条中的任一条或多条,就要马上给急救中心打电话(“T”),并记下发作时间。而急救医生可效仿美国,发现患者特别是老年人可疑脑卒中时,提前打电话给卒中中心。
院内60分钟,则要尽量缩短流程,加强各科协作。比如在急诊室旁边配备CT检查室、开辟绿色通道等。根据他们的经验,通过建立24小时随叫随到的卒中团队、培训急诊护士等,院内抢救平均时间已缩短至74分钟,34%的患者已达到60分钟内接受治疗的目标。▲
(责任编辑:秋彤)
2024-11-24
2024-11-21
2024-11-21
2024-11-21
2024-11-21
2024-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