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医药报 时间:2013-07-09 10:35:00 热度:1248
本报上海讯 近日,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化与细胞研究所研究员周界文团队,首次解析出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宿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蛋白——p7的精细空间结构,以及与其相互作用的一类抑制剂的分子机理,为丙肝治疗药物的研制带来曙光。相关论文在《自然》杂志在线发表。
HCV与艾滋病病毒、流感病毒一样,属于强危害性的RNA病毒。丙肝病毒所引起的病毒性肝炎,是慢性肝炎的主要病原之一,严重时会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目前估计全世界有1.7亿人感染HCV,而迄今为止,丙肝的治疗一直缺乏令人满意的方法。
作为HCV基因表达的惟一离子通道蛋白,p7对病毒颗粒的组装、成熟乃至释放至关重要,突变和完全删除p7,可使HCV不产生感染性。但是,以p7为靶点的抗丙肝药物的研究却进展缓慢,主要原因是测定p7的蛋白结构十分困难。长期以来,科学界一直不知道p7离子通道的三维结构及其与小分子化合物结合的作用机理。
周界文课题组建立了一种基于核磁共振的方法,最终解析出p7蛋白独特的六聚体结构——宛如一朵特别的雪花。这是目前使用核磁共振技术解析出的最大离子通道结构。周界文课题组还与上海巴斯德研究所/上海生化与细胞研究所孙兵课题组合作,研究了p7离子通道中重要氨基酸的作用,并首次鉴定了金刚烷胺类化合物对p7离子通道活性发挥抑制作用的结合位点,并通过一系列功能测试,揭示了p7通道离子转运和药物抑制的机理。
通过对这些病毒离子通道结构和机制方面的理解,科学家期望在不久的将来可以开发出新一代抗HCV的治疗手段。
(岳阳)
(责任编辑:秋彤)
2025-04-05
2025-04-03
2025-04-03
2025-03-29
2025-03-28
2025-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