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羊城晚报 时间:2013-07-08 22:44:29 热度:772
俗话说“人老矮三分”。人到中年之后,身高会渐渐地变矮,其原因是老年人骨骼承重能力变弱,脊椎的支撑能力下降而变弯,于是身高就矮了,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就是骨质疏松。骨科医生表示,由于没有明显的早期症状,又不是什么大病,故骨质疏松症很容易被人们忽视。医生提醒,其实女性从年轻时就应该开始重视预防“骨松”。
1
做骨密度检测骨质疏松
■老年人有腰痛、驼背多是骨质疏松的表现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通过抽取全国31个城市、22万人口的样本,结果显示,目前我国城市居民平均每日钙摄入量只有400毫克左右,距中国营养学会制定的推荐摄入量800—1000毫克相差甚远,90%左右人群钙摄入量严重不足。
当老年人有腰痛、驼背,很大一部分是骨质疏松的表现。解放军458医院骨科主任李裕标介绍说:“通常拍片或骨密度检测仪显示,不缺钙的人骨头致密,缺钙的骨头则显像疏淡。这就是骨质疏松的直观表现,骨头空空的,自然就容易骨折。”骨密度检测仪是检测单位体积的骨头所含的骨量,一般测桡骨远端和椎体,就像照片一样的,用X光透视它,如果是骨密度高的,X光遮挡率就高,穿透力就差。
李裕标提醒,现在都市生活紧张,年轻人难以坚持锻炼身体、保证充分的光照、饮食营养结构不均衡等,导致骨质疏松有年轻化趋向。
2
女性是“骨松”的高危人群
■生完孩子后要补钙
李裕标表示,从职业上看,久坐不动的司机、办公室人员会比较容易骨质疏松;从性别、年龄上看,产后女性、围绝经期女性,以及绝经后的女性腰痛的多见。这是因为久坐导致没有时间舒缓腰肌,椎间盘的弹性减少,在外力的作用下,可以诱发椎间盘的脱出和突出;而女性产后和更年期后,都容易出现激素水平骤降,破坏了骨形成与骨吸收的平衡,骨量丢失远远大于骨量补充。
特别提醒的是,女性生完小孩要适量补钙。因为胎儿骨骼的形成和发育需要的钙量很大,外源性钙补给不足,只能由母体的骨质溶解之后,“搬运”到胎儿骨头上的,所以生孩子后,母体需要进行有效补钙,等到腰痛、肩膀痛,甚至发生了骨折再去补钙就有些迟了。在正常激素水平下,骨头的骨量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骨量的丢失跟骨量的补充是通过正常饮食可以达到平衡的。
李裕标称,虽然骨质疏松症患者以女性老年人居多,不过,现在的年轻人骨质疏松也开始增加,坐办公室的人会比长期在户外劳动的人的骨密度要低,建议平时要适当运动、晒太阳、产后要补钙等。
3
“骨松”关键是预防摔倒
■老年女性,髋部骨折的死亡率与乳腺癌相同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脊柱骨病外科主任陈建庭表示,常人骨密度随着年龄的增大逐渐降低,老人是骨质疏松的主要群体,如果不进行保健和干预,老年发生骨折卧床的概率就大。尤其是50岁以上处于绝经期的女性,大约每3人就会有1人因骨质疏松而骨折,特别是髋部骨折。
陈建庭称,人体有正常的骨量,是不会轻易发生骨折的。骨量丢失非常多,骨质疏松到了极限,就容易导致常见的压缩性骨折。其实,这仅仅是骨质疏松症危害的一部分,如果不留意,还会引发更严重的后果,特别是髋部骨折,仅髋部骨折手术费用一项就可高达人均2万元,患者手术后的生活质量也将受到严重影响,或会失去生活自理能力、长期卧床、易并发感染、心血管疾病等。
骨质疏松性骨折往往会导致患者终生残疾甚至危及生命。有研究表明,髋部和脊柱骨折明显与该人群的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有关,对于50岁以上的女性,髋部骨折的死亡率与乳腺癌相同,在一年内每10人中就有2人因骨折而死亡。
4
治疗上根据病情区别对待
■应补钙、补充维生素D、晒太阳、多运动
采用何种方式可以积极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呢?陈建庭主任介绍,在骨质疏松的治疗药物中,钙剂和维生素D是基础用药,它们可以为骨的形成提供原料。同时,还需要为已经发生骨质疏松的骨骼进行“补漏”,如采用一年注射一次的静脉药物,来抑制骨骼的破坏和吸收。
对于骨质疏松所致的腰背痛,则要对症治疗。李裕标介绍,一般分为轻、中、重度三种情况,依其程度不同会有疼痛、难以直腰、不便或不能走路的症状。轻度是指腰痛,检查发现没有骨折,需要静卧硬板床,有条件的找专业医师进行理疗;中度是指轻度压缩骨折,腰痛激烈,无法走路,这种情况需要医生干预;严重的压缩性骨折,需要通过外科治疗。
最后,陈建庭提醒,大家平时应多吃一些含钙量丰富的食物,如排骨、虾皮、海带、木耳、核桃仁等,尤其要注意保证日常的运动量,多晒太阳,对于患骨质疏松的老年人每天午后最好出门晒半个小时太阳。记者 余燕红 通讯员 吴燕玲 吴剑鹏
(责任编辑:秋彤)
2025-04-18
2025-04-18
2025-04-18
2025-04-18
2025-04-14
2025-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