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医药报 时间:2013-06-26 15:00:51 热度:706
□ 本报记者 朱国旺
6月23日,在第四届尿失禁周期间,国际尿控协会、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及其尿控学组,联合发布了我国首个大规模的泌尿外科门诊男性患者下尿路症状现状调查(LUTS ChinaⅡ期)结果。北京医院副院长王建业教授在解读这份调查时指出,我国有85%的膀胱过度活动症(OAB)患者从未就医,而在就医的男性下尿路症状(LUTS)患者中,有22%男性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合并膀胱过度活动症、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未被诊出。专家同时指出,膀胱过度活动症可以治疗,用药需长期坚持。
误解和担忧造成就诊率低
膀胱过度活动症是一种以尿急症状为特征的症候群,常伴有尿频和夜尿症状,可伴或不伴有急迫性尿失禁。王建业说,我国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不少,但没有全国性的数据,此次LUTS ChinaⅡ期调查了22个城市的115家医院的泌尿外科医生,聚焦在年龄≥45岁男性LUTS患者。
王建业解释说,误解和担忧是造成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就诊率低的主要原因。患者认为尿急、尿频、夜尿和急迫性尿失禁是年纪大了而自然产生的现象,往往以忍耐应对,延误了治疗时机;或者认为没有严重到需要治疗的地步等。更令人担忧的是,在我国泌尿外科门诊男性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中,良性前列腺增生往往与膀胱过度活动症混淆,易被忽视。他说,患者在出现下尿路症状咨询医生时,很多医生却将其归于前列腺的问题,因此提高医务人员对膀胱过度活动症的认识很重要。
活动现场,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泌尿外科主任廖利民教授还呼吁年轻一代积极行动起来,主动关心并询问父母,引导他们通过OABSS进行自测。当出现尿急、尿频等膀胱过度活动症症状时,要及时向专业医学人士寻求帮助,早诊断、早治疗,使患者早日回归正常生活。
药物治疗要长期坚持
据廖利民介绍,目前仅有15%的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寻求治疗,其中仅有一半的患者得到正确诊断和治疗。有些患者不就诊的原因是认为目前对此病没有什么好的治疗方法。廖利民指出,膀胱过度活动症可以治疗,且方法很多,最先可以采用行为训练;最有效的方法是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如果没有效果,还可以外科微创治疗,甚至手术将膀胱进行扩容治疗。
LUTS China Ⅱ期调查结果显示:男性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的合理治疗率较低;对于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使用α受体阻滞剂治疗的患者比例与M受体拮抗剂使用比例相当。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吴士良教授说,这反映了男性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的合理治疗率较低,男性患者的处方针对的多为BPH,并非针对膀胱过度活动症的M受体拮抗剂。
在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治疗方案中,以行为训练和药物治疗为首选,两者相加效果更好。行为训练主要是膀胱训练,如定时排尿、延时排尿等。一线药物治疗包括索利那新等高选择性M受体拮抗剂和托特罗定等其他M受体拮抗剂。吴士良说,药物治疗是目前应用最广泛且最行之有效的手段,M受体拮抗剂类药物是OAB治疗的首选,其他辅助治疗药物,有抗焦虑药、钙通道阻断剂、前列腺素合成抑制剂等。他说,膀胱过度活动症的理想治疗药物必须既能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症状,不良反应又最小。
膀胱过度活动症需要长期治疗,这个“长期”究竟有多长?吴士良说,在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治疗中,不要期望药物会立即发生效力,某些药物可能会使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的症状在1周或者两周内改善,但是达到最大效益可能需要几周或者几个月的时间。他说,在药物治疗时,使用1个月后应进行评价,如果效果不错,则在坚持治疗3个月后,试着减量直至停药,期间配合心理和行为训练;如果使用1个月效果不明显,应考虑换药。对于停药的患者,有的停药后又会出现症状,那就需要保持规律、持续地用药。他说,男性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治疗需要考虑储尿症状和排尿症状,才能在传统治疗药物基础上,合理使用M受体拮抗剂,使治疗方案更优化;对于中老年男性,更强调依照储尿期、排尿期症状的权重,采用不同优化治疗策略和用药方案。
(责任编辑:秋彤)
2024-11-21
2024-11-21
2024-11-21
2024-11-21
2024-11-10
2024-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