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医药报 时间:2013-06-20 16:49:22 热度:817
本报讯 记者朱国旺报道 日前,在灵北痴呆与认知障碍海外专家巡讲会上,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主任医师张振馨教授向记者介绍了国际阿尔茨海默病(AD)研究的最新进展和符合我国人口现状的AD预防及治疗方法。她表示,目前我国对AD的诊治面临较大压力,医生要积极参与国际临床试验,同时要促使患者走进医院,并提高用药依从性。
AD俗称“老年痴呆症”,是老年人群的常见疾病,是一种以认知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发病患者认知功能完全丧失或严重丧失,生活无法自理,给国家、社会和患者家庭带来沉重负担。目前全世界AD患病人数已经超过2400万,且每年增加460万新病例,几乎每7秒钟就有一人患病。
张振馨表示,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AD患者人数也是全世界最多的国家。我国现在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将面临着比其他国家更大的压力。她说,我国老百姓对AD的知晓度非常低,1996年~2001年,真正接受治疗的患者只有2%。在她做过的一项调查中发现,大众对AD的知晓率仅为23%。与此同时,在近年我国进行的一项横断面的调查研究中,对门诊诊断的AD的比例与人群中的发现率进行对比,显示约有80%~90%的患者没有得到诊疗,且这一调查集中在省会城市。在偏远农村和经济不发达地区,人们对AD的认知就更低,实际没有得到诊疗患者人数显然会更高。在谈到未来老年痴呆在中国的发展前景时,张振馨说,随着老龄化社会的不断加剧,未来我国AD诊治压力无疑将异常巨大。
张振馨说,国内对于AD领域认知与研究主要集中在过去10年,随着神经学科的国际化进程加快,国内逐渐建立起一批强大的AD研究团队,我国神经学科和AD诊疗领域有了飞速发展。目前虽然在某些方面国内已与英美国家接近,具有国际水平,但是整体上还是有较大差距,特别是在AD有效诊断及有效治疗方面。在AD药物研发领域,我国也是远远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我国对该领域药物的研发还在初始阶段,主要原因是国内起步较晚,研发人员能参与到国际最高水平的AD科研机会也比较少。对此,她强调,国际多中心试验都是全球最高水平的研究,我们必须与之接轨,参与国际多中心试验。同时她还呼吁,我国的医生和相关部门要紧跟国际步伐,重视科研、保护专利,积极主动投入到国际大型研发项目,从而切实有效推进我国AD治疗领域的进步和发展。
张振馨表示:“考虑到AD患者年龄普遍较大,生活自理能力很差,大多需要护理,服药次数的减少对于患者长期坚持有效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临床研究发现,优化给药方案,如果能采用每日1次给药,便于患者用药和提高治疗的依从性,从而达到最佳疗效。而且研究证实,每日1次服用药物的方法,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认知和功能性沟通,并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
相关链接
阿尔茨海默病,即俗称的老年痴呆症(与老年期痴呆不是同一个概念,后者指由多种原因引起、以认知功能缺损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老年疾病,是一种临床综合征,而非特指一种疾病或神经病理过程)。去年10月起,原卫生部规定将老年痴呆症更名为“阿尔茨海默病”,以消除社会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歧视。它最早由德国精神科医师及神经病理学家爱罗斯·阿尔茨海默于1906年描述记录,之后以他的名字命名此类病症。《阿尔茨海默病研究》杂志认为,阿尔茨海默病确诊之后,患者平均存活期为7年,确诊后存活超过14年的病患不足3%。
(责任编辑:秋彤)
2025-01-15
2025-01-13
2025-01-11
2025-01-10
2025-01-10
2025-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