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企业风采
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园地 > 企业风采
千山药机,“CHINA SUN”

来源:中国医药报 时间:2013-06-19 15:07:42 热度:1021

    900多项专利技术,几十种输液生产设备,全产业链构想……刘祥华用10年时间打造了中国大输液设备王国。他不仅亲历了中国大输液产业的崛起,而且是业界公认的产业升级“弄潮儿”。

□ 本报记者  方剑春

图为金工车间员工在操作现场。

  初次见到刘祥华,是在今年4月青岛全国制药机械展览会上。超大的展台面积,多型号展览设备,络绎不绝的参观洽谈人流,千山药机给人留下了气势如虹的印象。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千山药机掌门人刘祥华的淡定与年轻。那个时候,他心无旁骛,就像在战场上指挥若定的长官,谈笑间攻城略地,在兵戈相见中独特而醒目。
  业界评价,刘祥华是个不折不扣的“弄潮儿”。千山药机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产业升级的“领跑”史。
  “创新”起家
  1998年,已过而立之年的刘祥华自主创业了。此前,他已经在大输液制药机械领域摸爬滚打了十几年。那个时候,我国大输液正处于首轮GMP认证推进期,提高大输液质量标准,改进工艺技术成为整个行业的迫切需求。
  “当时,玻璃瓶输液生产线都采用毛刷清洗方式,速度慢、易掉毛、易碎瓶,碱液还污染环境。千山抓住了这一契机,推出了超声波洗瓶高速玻璃瓶输液生产线,一下在药机行业出了名。”一位业内人士说。
  事实上,超声波洗瓶技术正是刘祥华创业的“底牌”之一。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爱琢磨的“技术控”刘祥华就已经着手攻克传统毛刷洗瓶难关,到2001年该技术已经成熟,并已接到200多条线的订单,完成原始资本积累。到2002年千山药机正式注册成立的时候,高速玻璃瓶输液生产线已经开始全面替代毛刷玻璃瓶输液生产线。然而,初露锋芒的千山并没有在同行艳羡的目光中停下脚步,2003年推出的国内第一条非PVC膜软袋大输液自动化生产线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而且直接推动了大输液的产业升级。
  公开资料显示,2003年前,我国大输液的包装材料主要以玻璃瓶为主,PVC(聚氯乙烯)包装输液由于安全性和环保问题逐渐被淘汰。非PVC的输液软包装袋是国际全新概念的全密闭静脉输液产品,安全性良好,发达国家已在临床应用10余年。而我国当时仅有非PVC输液软袋生产线35条,一年的产量仅为9000万袋,与每年十几亿袋输液的需求量相差甚远。2004年,国家药监部门明确鼓励发展非PVC输液软袋生产线,但是国内由于缺乏非PVC输液软袋生产线设备,非PVC输液软袋发展速度不快。
  回忆当年研发非PVC输液软袋生产线设备的经历,刘祥华用“投资千万,历经5年”8个字来概括。其中的两个数字也暴露出刘祥华与千山的特质与雄心:创新主导,领先行业。
  会当凌绝顶
  如果有人不能理解刘祥华创新和创新投入的可贵,可以参看下面一组数字:传统毛刷洗瓶生产线60瓶/分钟,高速玻璃瓶输液生产线为600瓶/分钟,效率提高10倍;非PVC输液软袋生产线设备国产化后,价格比进口设备降低2/3左右。同时,药机企业缺乏创新动力,与发达国家药机制造水平相差甚远。
  在千山的办公楼里,有一面记录其发展的展示墙,千山10年发展创新成就被一一记录:2004/2005年自主研发成功塑料瓶大输液生产自动线,成为我国《塑料输液瓶洗灌封一体机》的行业标准起草单位;研发成功国内第一条即配型非PVC膜软袋大输液生产自动线,发起成立即配型大输液行业协会;2006/2007年在国内首先推出了一模双腔旋转式吹瓶机,生产速度达15,000瓶/小时,为当时国内最高水平,塑瓶输液的生产成本低于玻瓶输液,使塑瓶输液替代玻瓶输液变成了现实;研制成功“SRD7500非PVC膜软袋大输液生产自动线”,生产速度高达7500袋/小时,为当时国内最高水平;高速灌装生产线智能检测分拣成套装备研制及其推广应用技术项目,在国内首次应用了智能机器人检测技术,因此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也是我国制药装备行业历年来在科技与研发方面所获得的最高荣誉;2008年自主研发成功16针高速玻璃安瓿注射剂生产自动线,生产速度高达46000支/小时;2009年自主研发成功国内第一条塑料安瓿注射剂生产自动线,填补国内空白;自主研发成功全自动智能灯检机,该项目被列入国家863计划;2010年“高速医药灌装自动化生产线上的智能灯检机”项目被列入国家火炬计划;“聚丙烯(PP)输液瓶拉伸吹塑成型机”被评为国家重点新产品;获批中国制药装备行业内首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累计获得专利证书900多项,刘祥华个人专利达几百项……刘祥华说,千山从创业之初就流淌着创新的血液,立足行业靠的是技术研发,我坚信只有不断创新,药机企业才有出路。
  2011年5月,千山药机在深交所创业板成功上市,成为首个制药机械上市公司,受到资本市场热烈追捧。
  中国制药装备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国药机发展在过去的20年中一直略滞后于制药生产,原因是基础太差,研发薄弱,制药企业对药机的重视程度不够,药机企业经营短视。但是近年来,随着国家不断提高药品生产标准,制药机械迎来了重大发展机遇,涌现出了创新型企业,出现了上市公司,他们是行业的引领者。
  打造全产业链
  领先,奔跑,无疑是刘祥华过去10年的写照。
  如今,忙碌过后的闲暇时光,刘祥华会盯着摆在办公桌上的各种输液包装出神。就是这一堆看似不起眼的包装,浓缩了我国输液行业10余年的发展史,大容量输液从玻璃瓶、塑瓶、到软袋,小容量输液从玻璃安瓿、无菌瓶、冻干、塑料安瓿到预灌封……无不让人回想起一次次包装更迭引发的产业升级。而就在这一次次升级换代中,刘祥华与千山一直立于潮头,构建起了大输液全产业链设备王国。这让刘祥华深深自豪。
  “千山的技术必须是一流的,技术进步的速度一定要快,因为药机本身的市场蛋糕不大,产品线要不断扩张,未来的出口也是重要通路。”对于千山未来的发展,刘祥华毫不掩饰自己的野心。而千山上市后的长袖善舞也令业内折服:2012年1月,千山与老牌国企上海远东制药机械有限公司合资设立上海千山远东制药机械有限公司,产品线延伸至冻干机领域;7月,千山在美国芝加哥设立Venus Pharmaceutical Machinery,LLC,完成在美国注册的相关手续;12月,千山在湖南祁阳设立全资子公司——湖南千山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为进入医疗器械领域做准备;2013年初,千山在德国建立研发和销售平台……
  资本重组后的整合一直是众多企业头痛的问题。刘祥华说千山特别重视企业文化的融合,给予并购企业足够的尊重和自我发展空间。“我们的德国子公司,仅委派了中方管理者,其他人员没有更换一个。我希望,资本的力量能够让千山弥补不足,更加强壮,最大限度地规避水土不服引发的内耗。”
  作为创新性企业如何构建人才队伍?刘祥华认为,激励机制是关键,同时要重视梯队人才队伍的培养。
  据千山药机2012年年报显示:去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6456.34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8.25%;实现营业利润7930.67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0.14%;实现利润总额8325.4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9.77%。通过投资将产业链延伸至医疗器械,加速了产品国际化的进程,完善了公司在全球的产业布局。
  千山,就像他的英文译名“THE SUN”,在制药机械领域光芒四射!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