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健康报 时间:2013-06-19 07:48:17 热度:2948
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脑病科主任、北京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冯学功
中医的灵魂在于经典,经典的实用体现在经方;用好经方是提升中医临床水平的必由之路。近日,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北京中医医院承办的第四届全国经方论坛暨第三届国际经方学术会议在京召开,与会专家就经方的现状及发展问题进行了探讨。
方证对应是《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中处方用药的显著特征,“病皆与方相应者,乃服之”,即是对此治疗模式明确的表述。如今,方证对应这一古老的识证用药方法却出现了冷遇与热捧并存的两重境遇。一方面,有人认为方证对应是对号入座,机械简单,难登大雅之堂;另一方面,在目前的经方热中(经方特指《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中所载诸方),众多经方应用者却感受到了以方证对应为特征的经方给他们带来的全新感受与喜悦。
强调对应关系
方证对应又名方证相应,是指方剂的主治病证与患者所表现出来的主要病症之间存在着契合的对应关系。此处的方即方剂,是指名方、验方、经典方,绝不是随意拼凑的处方;证即证候。方证是临床应用某一方剂的证据或指征,是方剂的主治病证。
经方治病应用方证对应方法,特别注重方与证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方随证立,方随证变;有是证,用是方;有是证,用是药。其是保证方与证之间一一对应关系的方法与措施。如桂枝汤证治疗发热、汗出、恶风、脉缓的表虚证,如发汗不当,漏汗不止,由阳证变成阴证,就当用温阳发表的桂枝加附子汤。之所以强调一一对应关系,就是因为证变了,处方也须相应变化,这样才能保证方与证之间的契合性,方证对接良好是获效的基础与前提。
证有其确定性
方证对应中的方是相对固定的;证也就是应用该方的证据,或是特征明显的症状,或是症候群,或是体貌特征(体质),或是体征(含腹诊)等,一般均有明确的指向,有客观指征可循。
对经方应用指征的掌握程度是衡量一个经方医生水平高低的关键。或许有人问:如果上述证的特征并不明显,难以做到方证对应时如何处理?那就要从六经八纲入手,辨清病位病性,再处以合适的经方。
不与辨证论治等同
方证对应与辨证论治均属认识疾病与解决疾病的方法。就学术源流而言,方证对应早在仲景书中已经得到充分的体现。辨证论治一词最早见于清代章楠所著《医门棒喝》,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为说明中医认识生命、防病治病的特点,该词被采用并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
方证对应自形成伊始就表现出指导临床用药的特征,它简略了辨证的过程,注重主证的识别,强调方剂与临床病证之间的对应关系。因方与证是一体的,故诊治一体、 即诊即治是方证对应的显著特征。而目前广泛应用的辨证论治方法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为基础,以病机探求为核心,存在一证多义、一证多方的特征,因而具有抽象性和不确定性。掌握了辨证论治的理论和方法就可以开方,但不一定有效;如果运用方证对应的方法则容易取效。
目前中医院校培养学生的思维模式是以辨证论治为主,经常出现的尴尬局面是:莘莘学子苦读数载,自感中医知识了然于胸,临证时理法方药环环相扣、清晰明了,但疗效却常不尽如人意,以至于对中医失去了信心。而用经方治病,从方证对应入手,则完全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明显提高疗效,效如桴鼓已不再是传说。那种认为辨证论治高于方证对应,可以包括方证对应的认识,是在忽略、模糊了方证对应与辨证论治二种差异明显的诊疗模式之后得出的错误结论。
2025-01-09
2025-01-08
2025-01-06
2025-01-06
2025-01-05
2025-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