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市场纵览
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园地 > 市场纵览
厂家轮番提价 维生素产业回暖

来源:中国医药报 时间:2013-06-18 14:36:47 热度:745

□ 刘兴龙

  继3月份集体上调价格之后,6月初维生素厂家再现涨价潮。新和成提高全球VA、VD3报价9%,兄弟制药提高VK3报价15%。在经历了速生鸡、禽流感等事件轮番冲击之后,维生素产业景气度明显回暖,国内外市场需求增加成为了助推价格走高的重要因素。
  再掀涨价热潮
  6月初,兄弟科技上调了VK3价格,VK3(MSB96%型)报价85元/公斤,MNB96%型提价至105元/公斤。据兄弟科技证券部工作人员介绍,目前VK3的市场需求比较稳定,提高报价将会对公司业绩产生积极影响。
  相比于兄弟科技,维生素行业的龙头——新和成的提价无疑更加引人注意。“这次我们的VA、VD3两种产品提价,平均上涨幅度为9%。”新和成证券部工作人员介绍,“此次涨价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市场需求增加;另一方面是因为产品价格自从2011年跌下来之后,一直处于低位,目前提价是一个较好的时机。”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不是维生素生产企业首次提价。3月份,浙江医药的VE报价提高至102元/公斤,新和成的报价为100元/公斤,涨幅接近20%;4月中旬,兄弟科技也曾将VB1报价从40~45元/公斤大幅提高至150~155元/公斤。
  市场人士指出,VA属于资金和技术高度密集行业,工艺复杂,投资规模较大,进入门槛比较高,全球VA生产企业数量较少,主要有帝斯曼、巴斯夫、安迪苏等国外企业和新和成、浙江医药及金达威等国内企业。其中,帝斯曼、巴斯夫、安迪苏占据全球VA市场份额的近70%,剩余约30%由我国企业分享。过去一年,全球VA产能没有任何扩张,而需求逐年增加,VA是目前供求最平衡的维生素品种。
  兄弟科技则是全球最大的VK3供应商。VK3属于促凝血药,可以用于治疗维生素K缺乏所引起的出血性疾病,多是当作饲料添加剂使用。有分析师指出,国内VK3市场受到多维、单体维生素市场回暖的带动,主流厂家在批量出货后,价格稳定,市场成交趋好。
  难言持续大涨
  尽管在6月初联袂涨价,不过新和成和兄弟科技对于未来的产品涨价预期都非常谨慎。两家公司证券部工作人员均表示,“下一步是否调整价格,需要看市场需求的变化。”
  从历史来看,维生素产品价格经历了剧烈的波动。以VA为例,2003年至2007年,价格基本在85元/公斤至140元/公斤之间波动。2008年,VA的主要原料β-紫罗兰酮价格上涨,帝斯曼、巴斯夫、安迪苏等国际巨头相继减产甚至停产。在成本上升和供给不足的共同作用下,国际市场VA价格短时间内有较大幅度的上涨。2008年下半年起,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用户和经销商采取去库存化,用户采购量下降,VA价格开始回落。自2009年以来,VA市场价格保持窄幅波动,基本稳定在95元/公斤至130元/公斤之间。
  海关数据显示,2013年3月我国VA及其衍生物出口量327吨,同比下降0.67%、环比上涨12.17%。自3月初巴斯夫提高VA饲料级报价至130元/公斤以来,国内企业也纷纷跟进,目前报价已趋于稳定,4月份VA成交均价为119.6元/公斤,较上月上涨4.68%.
  市场人士指出,国内维生素企业销售主要依赖于出口,从数据来看,出口数据环比小幅增加,不过同比基本保持稳定。在需求保持稳定的情况下,价格的迅速上涨与前期去库存化完成、主要厂家减产、经销商预期价格上涨等因素有关。进入6月份之后,下游禽业市场有所回暖,后期国内饲料需求回暖或将对其带来影响。
  未来产业走向
  从2012年四季度以来,维生素行业经历了一个严酷的“寒冬”。原本每年的四季度是饲料业的需求旺季,在增加供应的同时,维生素厂家也会相应提价。但是因速生鸡事件,养殖户降低了购买饲料及添加剂的意愿,导致维生素公司的销售也受到一定影响。进入2013年之后,H7N9禽流感疫情爆发又导致禽类养殖类企业损失惨重,抑制了维生素等产品的需求。
  数据显示,畜禽养殖业重点公司2012年业绩下滑61.6%,2013年一季度下滑100.2%,至2月下旬,国内畜禽养殖行业已全面亏损。而饲料行业重点公司2012年业绩下滑15.9%,2013年一季度下滑9.8%。成本压力增加,毛利率下降,盈利能力下滑成为了饲料行业的共同写照。
  随着全国各地相继解除禽流感疫情警报,以及解除禽类产品流通禁令,禽类养殖和销售终于迎来了复苏,也让维生素行业看到了饲料需求增加的希望。新和成负责人介绍,“我们曾经做过调研,禽类养殖业的生产周期较短,一般为40天左右,因此只要需求回升,产能恢复会非常快。”
  除了下游的需求增长外,海外市场也是决定维生素行业走势的重要因素,这方面最为引人注意的就是反倾销问题。2013年3月,美国法院认定,华北制药集团有限公司等VC生产企业对数年来在美操纵VC价格负有责任,要求被告支付巨额赔偿。
  目前,随着产能逐渐集中在主要维生素龙头企业手中,产能盲目扩张等现象得到了抑制,在市场需求稳定增长的环境下,维生素产品价格正从近几年的低谷中逐步走高,浙江医药、新和成、兄弟科技等维生素公司有望从价格和需求回暖中持续受益。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