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健康报 时间:2013-06-16 09:55:53 热度:1146
本报记者 谭 嘉
对话背景:近日,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与中国人民大学共同开展的“中国家庭幸福发展指数研究”报告结果在京发布。这一研究于2012年8月~10月在全国抽取16个城市,对9604位成人和2372名子女进行了一对一入户访谈,共涉及近万个家庭的2.2万余名家庭成员。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教授翟振武表示,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与父母、爱人、子女保持和谐、亲密的关系,为老人、孩子创造一个温馨的家庭氛围,愿意帮助他人和信任他人,人们才能找到更多的幸福感。
幸福是全人类永恒的追求,也是当前“中国梦”的核心内容
记 者:此次研究中,您为什么选择将家庭幸福作为研究的核心?每个人对幸福都有自己的定义和感受,在调查中您又如何确定影响幸福的因素?
翟振武:幸福是全人类永恒的追求,也是当前“中国梦”的核心内容。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细胞,与人的生老病死、衣食住行紧密相关,在人的全面发展、道德教育、文化传承、情感满足等各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要实现“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家庭幸福是基点。
由于不同个人、家庭对幸福的理解、侧重点和诉求不同,难以用一套标准来衡量具备怎样条件的家庭就一定是幸福的,反之则不幸福。但我们首先要明确,幸福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我们在研究中也发现,影响个人和家庭幸福感的因素总有一些共性。具备这些要素的家庭感到幸福的可能性更大。
我们提出“家庭幸福发展指数”正是基于这一考虑:不是单纯判断家庭现状,而是侧重关注其成为幸福家庭的可能性。高收入、大房子、家庭和睦等都会让家庭更幸福,但这些因素都不能保证这个家庭一定是幸福的。所以我们最终选取了经济、社会、健康、文明四个方面的主客观指标作为中国家庭的幸福发展指数,每个方面又进行了细分,如健康主观指标中包含了焦虑自评、健康自评、家人焦虑感;健康客观指标则包含了平均寿命、患家族遗传病比例、患重大疾病比例。
记 者:研究报告显示,仅有1/3的中国家庭感到非常幸福。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造成幸福感不强的原因主要是哪些方面?
翟振武:家庭幸福受多种因素影响,要达到非常幸福本身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需要注意的是,调查中,被访者自我评价“偏低”,而外在评价往往“偏高”。比如即使自己收入尚可,还是会说“收入不高”;而如果被问到与某个同事的关系时,回答“比较好”、“一般”则隐含着关系不怎么好的意思。同理,在面对面访谈中,回答“比较幸福”和“一般”的也同样隐含着不太幸福的语气。
造成幸福感不强的原因包括收入差距、社会不公平导致的被剥夺感等。调查中,大城市的家庭往往对住房条件、工作压力等表示不满,小城市的家庭则对收入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和社会保障等方面表示不满,而大城市周边城市,既可以享受大城市经济的带动和高水平的公共服务,同时生活、工作、交通压力等较小,生活在这里的家庭幸福感更强。
记 者:我国国人的幸福感来源与国外是否有所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翟振武:不论国内国外,有些幸福感的来源是一致的,如关注健康、家庭关系和收入等,但国外在很大程度上还包含了对民主、社区和时间分配的要求。对这些更高层次的需求,国内关注较少,更多地倾向于住房、医疗保障等需求。
“非常幸福”的比例随健康状况提升而上升
记 者:从调查结果来看,健康在增进家庭幸福感当中占有怎样的地位?
翟振武:这次调查让我们深深体会到健康是家庭幸福的必要条件,具有“一票否决”的作用。比如一个家庭里有一个人身患重病,那么即使有再高的收入、再融洽的家庭关系,也很难说幸福。既往的类似调查都以经济收入为重要指标,但这次调查让我们看到,在家庭幸福感的影响因素上,经济收入的作用并没有那么大。为此,我们还就健康做了一个分报告。
调查中,自评健康状况很好的人群感觉非常幸福的比例高达60%,而自评健康状况不好的受访者感到非常幸福的仅为25%。重大疾病是家庭幸福的杀手。感觉“非常幸福”和“比较幸福”的人中,家人患有重大疾病的比例为8.7%和8.8%,而感觉“一般及不幸福”的家庭,这个数字是15%。从性别来看,无论健康水平如何,女性的家庭幸福感都要高于男性,但两者“非常幸福”的比例随健康状况提升而上升的趋势却是一致的。 可见, 不论是寻找个人幸福还是家庭幸福,健康都是一把金钥匙。
记 者:就中国目前的情况来看,提升家庭幸福感,您认为还需从哪些方面努力?
翟振武:如今,一个家庭要达到幸福所需的要素日趋多元化。人们不仅注重客观的收入、住房、身体健康等基本保障,还对夫妻关系、亲子关系、代际关系、邻里关系、社会公平、社会信任、社会保障、社会歧视等更高层次的主观因素充满希冀;不仅注重家庭内部的吃穿用度、成员关系,家庭之外的邻里、社区和政府与家庭发生的各种联系也在深刻影响着一个家庭的幸福感。
近年来,新农合政策的推行,让农民能够看得起病,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他们的幸福感。完善医疗服务和保障体系,是提升幸福感的重要方向。政府在幸福家庭的建设中责无旁贷。建立并完善普惠性、有效性、重预防的医疗保障体系,培养心理咨询与社会工作专门人才进行干预,逐步强化面向家庭需要的依托社区的休闲健身和康复照料功能,建立个人意愿和社会诉求通畅表达的平台与渠道,宣传正确的价值观,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等,都能增进个人和家庭的幸福感。
(责任编辑:秋彤)
2024-12-31
2024-12-31
2024-12-31
2024-12-31
2024-12-31
2024-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