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市场纵览
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园地 > 市场纵览
儿童用药需“有形之手”助推

来源:健康报 时间:2013-06-06 07:45:20 热度:859

吴睿鸫(公务员)

儿童药量靠手掰 孙书杰绘

  占我国病人总数20%的儿童病患,可用的专用药品品种却占不到药物总数的2%。有关业内人士6月1日在儿童安全用药媒体座谈会上指出,我国儿童用药基本靠掰,这既存安全隐患,又造成巨大的浪费。(6月2日《北京日报》)
  近段时间以来,儿童用药稀缺问题,再次成为公共议题。目前,儿童用药主要存在品种少、规格少、剂型少、标注少等几大问题。儿童用药大多数以成年人药品来替代,基本靠掰,这无疑给孩子们吃药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
  至于儿童药品稀缺成因,主要是儿童药品投入高、利润低、临床试验难,且在研发、转让、生产、使用、销售等诸多环节缺少政策支持。因此,很少有药企愿意专门研发儿童药品。数据显示,在我国6000多家药厂中,专门生产儿童用药的企业仅10余家,有儿童用药生产的企业也不过30余家。
  但若仅把板子打向药企,显然有失公允。因为,追求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的天性,也是它们的权利。在儿童用药利润极低甚至亏本的背景下,指望企业充当救死扶伤的活雷锋,不大现实。
  市场经济自身也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和局限性,有时候需要政府的“有形之手”。
  实际上,用“有形之手”助推儿童用药,早已成为国际惯例。譬如,在美国,出台了许多法规推进企业投入研发儿童药,如给儿科用药6个月的市场保护期,对涉及治疗儿童罕见病的药品,给予50%税收优惠、加快审批、7年的市场保护期等政策。欧盟、日本、韩国等也都从法律法规的制定上,推动和促进儿童用药的研发生产。
  所以,要想改变儿童用药市场现状,不妨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国家层面对儿童用药的生产、研发、税收、市场保护,出台一揽子倾斜优惠性政策。比如为生产儿童药品企业,制定大幅度税收减免政策;架构儿童药品审批绿色通道等,从而调动药企生产研发儿童药品的积极性,让“儿童用药基本靠掰”早日终结。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中国老年保健协会银发经济办公室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