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医药报 时间:2013-05-28 13:38:25 热度:1134
本报广东讯 记者白毅报道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郑辉研究组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医学院药理系研究团队合作,发现了成瘾类药物影响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分子机制。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在国际期刊《神经心理药物学》(《Neuropsychopharmacology》)上。
长期摄入成瘾类药物,如吗啡、酒精或者尼古丁等,会对中枢神经系统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如降低成体神经发生效率以及学习、记忆能力等。由于成体神经的发生是发育成熟的中枢神经系统补充新的神经细胞的惟一途径,并且与多种高级神经活动密切相关,而学习与记忆能力的重要生理意义则毋庸置疑。因此,研究成瘾类药物对成体神经的发生以及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研究团队发现,成瘾类药物(如吗啡、常用阿片类镇痛剂)可以通过多条信号通路或者调节因子(ERK通路、CaMKII通路、转录因子Yin Yang 1和miR-190等)调节小鼠海马区中的一个重要转录因子NeuroD1的活性,进而通过阻断成体神经的发生抑制成熟中枢神经系统中新神经元的产生。另一方面,研究团队还通过一系列实验证明,长期摄入吗啡可以引起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衰退,而这一衰退是通过抑制成体神经发生实现的。
(责任编辑:秋彤)
2025-04-18
2025-04-18
2025-04-18
2025-04-18
2025-04-14
2025-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