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健康科普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科普
我国明确接受抗凝治疗的患者仅有2%

来源:生命时报 时间:2013-05-24 09:51:19 热度:543

本报记者 陈芸

  CHADS2评分等于0,一般无需抗凝;评分1分,可用华法林或阿司匹林;评分≥2分,应长期口服抗凝药治疗。

  要不要吃抗凝药?很多心脑血管病患者对这个问题非常纠结。吃药,担心可能会有副作用;不吃药,又不知道血栓会不会对心脏、大脑来个“突然袭击”。
  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胡大一教授告诉记者,我国是脑卒中大国,由血栓栓塞引起的缺血性卒中占大多数。其中,房颤是主要的原因之一。特别是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房颤发生率约7%—14%,其中约有75%的患者合并脑血管事件。然而,一方面,很多患者认识不足,对抗凝治疗有恐惧心理,担心吃抗凝药会引起出血等风险;另一方面,抗凝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凝血功能状况,随时随地调整用药。可我国大部分地区难以像发达国家那样,达到“一滴指血”、“一分钟”就能测凝血功能的技术水平。种种约束导致我国全人群中,明确接受抗凝治疗的患者只有约2%,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的比例不到10%,远低于国际70%以上的水平,有效控制的比例更差。
  事实上,胡大一表示,房颤是很常见的心律失常现象。可以根据下面的方法,给自己评个“抗凝分”,做到要不要抗凝,一测便知。
  首先,将可能诱发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分成以下5个方面:左心室功能不全和(或)充血性心力衰竭、高血压、年龄≥75岁、糖尿病、是否有过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病史。
  其次,结合年龄和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年龄小于65岁的患者,若没有上述危险因素,仅口服阿司匹林即可;若合并1条或更多危险因素,可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年龄65—75岁的患者,没有危险因素,可根据经济能力、身体情况等,酌情选择服用阿司匹林或华法林;合并危险因素的应进行口服抗凝治疗。年龄大于75岁的房颤患者,无论是否有危险因素,均属高危患者,应长期口服抗凝药治疗。而患有瓣膜病或者瓣膜置换的房颤患者,则必须常规抗凝,而且往往要求较高的抗凝水平。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抗凝治疗需要密切监测,将国际标准化比率(INR)控制在2.0—3.0 之间,以减轻或避免出血风险,让患者在风险和收益之间得到平衡。▲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