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生命时报 时间:2013-04-27 14:56:19 热度:2412
天灾再次考验了我们这个多灾多难的民族。到目前为止,4·20芦山地震已造成180多人死亡,1万多人受伤。沉痛哀悼遇难同胞,祝福伤者早日康复,向所有参加救灾的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公安、卫生与计生委、交通运输等部门、各级政府、新闻媒体和救灾志愿者致敬,这些已成为时刻牵挂芦山地震者的共同心声。
我们看到,经过2008年的汶川8级强震救灾行动之后,中国人应对大地震灾害的经验更为丰富,人心更加沉稳,救灾行动更加有序,抢险更加有效,凸显了我国新一代国家领导集体的亲临指挥与整体布置,各级政府、武装力量、媒体及人民共同应对地震灾害的能力,也坚定了中国人无论面对多大困难,终要实现中国梦的信心。
确保救灾指挥体制有效运转,成为应对自然灾害的一大根本。2011年10月修订的《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规定的“坚持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等工作原则,在此次救灾行动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中央与国务院实施了统一领导,国家减灾委员会进行了综合协调,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各级政府实施了分级负责,四川省委和省政府及成都军区进行了属地管理等,救灾工作进行地既有序又有效。我们相信中央及各级政府还会在灾后防疫与心理救援、安置与重建、公益服务等方面多做工作,赢得人民更多的喝彩。
强化各救灾单位的沟通、协调、合作,是此次有效应对自然灾害的关键。救灾行动不仅是涉及党中央和国务院各部委、中央军委、武装力量总部和所属部队、地方政府各部门、私有企业、媒体等组织的联合行动,更需要合理动员和安排全社会的力量。在巨大灾害面前,黄金救援显得更为重要。特别是在黄金72小时中,各方更应密切沟通、悉心协调和积极合作,把救援时间留给有经验的专业救援队。否则,大家虽然有热心,都想奔赴灾区献爱心,却有可能造成生命通道和救援物资运送出现“肠梗阻”。
快速反应和扎实准备是有效应对自然灾害的前提。此次救灾行动比较迅速,习近平主席和李克强总理在地震发生后很快发出做好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并部署了具体的救灾行动。各级部门也迅速采取了相应动作,保证了救援人员和物资较快地抵达灾区。但宝兴县还是因地震导致山体滑坡造成道路堵塞,直升机和运输机等空中力量未能及时得到运用而一度成为孤岛,伤员无法运出,救灾人员和物资无法进入成为此次行动的一大教训。
另外,此次救灾还给我们提供了其他启示:在灾难来临时,生命更显高贵。从现在开始,各级政府和学校、企业、单位应加强对地震、火灾、海啸、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教育和演练,让我们每个人从小就能够有效应对这些灾害,尽可能以科学方式保护生命和财产安全;应按国家《应急预案》的要求,扎实做好各项救灾物资准备,至少不要像我们在此次救灾行动中看到的那样,预备役民兵和一些武警官兵抢险时,用没有戴上手套的双手去搬动砖头和抠挖预制板,随时可能造成不必要的损伤;要加强灾民,特别是遇难者亲友和肢体致残者的心理疏导;在救灾的同时必须考虑灾后补偿和重建等问题;房屋、水库、桥梁等土木工程建设必须考虑地震和其他自然灾难的因素;必须强化公权力的职责意识,落实《应急预案》中的有关奖罚规定,尤其预防救灾物资和捐助款项的滥用;灾区人民应积极配合救灾人员的工作,在争取外援的同时,积极自救,遇到困难时坚定信心,保持耐心,坚定灾后重建美好家园的决心。让我们为灾区人民加油,为灾区人民祈福!▲
(责任编辑:秋彤)
2024-12-21
2024-12-20
2024-12-20
2024-12-20
2024-12-19
2024-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