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医院在线
当前位置:首页 > 医院在线
重症伤员救治转战成都

来源:健康报 时间:2013-04-24 23:21:30 热度:1542

本报记者闫 龑发自成都

  从4月23日起,危重伤员陆续从外院转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该院成为地震危重伤员救治主战场。
  急诊门前不断有救护车到达
  4月23日14时9分,一辆写有“卫生应急救援”字样的救护车一路鸣笛抵达华西医院急诊门前。几乎是同时,守在华西医院急诊门口的医护人员和志愿者冲上前去,“一、二、三,起!”医护人员喊着口令,将患者从救护车的担架车上挪至医院的担架车,迅速通过地震救援绿色通道转至地震伤员预诊分检处。
  家属在志愿者的陪同下填写“患者就诊告知书”,跟随病人的担架车进入清创抢救室。记者从家属口中得知,患者来自芦山县芦阳镇。在病危通知书上签过字后,家属不由自主地抽泣起来:“受伤的是我老伴,地震之前就住院了。现在医生跟我说要转ICU,不知道具体情况怎么样。”
  14时28分,另一辆标有“乐至县人民医院”字样的救护车抵达急诊;
  14时40分,宝兴县人民医院地震伤员通过救护车转至急诊;
  紧接着,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救护车抵达急诊……
  急诊科主任曹钰告诉记者,从23日早晨8时到傍晚6时,急诊科一共接诊了18名转运来的地震灾区伤员,以危重症为主,现在经过急诊检伤分类之后已被迅速转至各个专科病房。
  90%的重症伤员要转至成都
  曹钰说,下午地震伤员频繁被转至华西医院,主要原因是根据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的集中强化治疗的原则,要将重伤员集中在华西医院等大医院救治。
  “危重伤员正加快向成都转送。”四川省卫生厅医政处处长焦云智告诉记者,一整天他都在安排重症病人转运的工作。“到23日,灾区90%的重伤员都要送到华西医院和四川省人民医院救治。”
  四川省卫生厅22日通报的数据显示,312名重症及危重伤员(危重41名)中,华西医院收治51名(危重25名)、四川省骨科医院收治25名(危重3名)、名山县人民医院收治23名(危重1名)、四川省人民医院收治21名(危重2名)、雅安市人民医院收治19名(危重4名)、其他地区和医疗机构收治173名(危重6名)。
  22日~23日,卫生计生委成立的由16人组成的专家组已经对成都市的伤员进行了摸底筛查,主要目的是排查重病号。现在要求各大医院实行重病人日报制度,随时汇报危重病人的动态,保证将死亡率和致残率降至最低。
  危重病人配备多学科协作专家组
  “到目前为止,医院没有一例死亡病例。”华西医院党委书记敬静说,该院第一时间在急诊实行多科协作救治。对于急危重症病人,每位病人配一个专家组进行个体化治疗。“这次地震虽然没有汶川地震严重,但是病人的病情却比较重,根据医院统计,危重症患者占全部患者的1/5。医院成立了十几个不同学科联动的专家组。除了院内专家联动,还请来了外院专家进行会诊,以确保伤员得到及时救治。”
  23日下午4时,华西医院二层SICU会议室,来自骨科、神经外科、ICU、感染科、小儿外科、心外科等专家聚集在一起,开始对华西医院收治的3名急危重症地震伤员进行病例讨论。
  “我认为2床的病人应该多注意意识方面的改善,另外抗感染治疗也要跟上。”脑外科主任医师黄思庆说。记者看到,2床的伤员诊断是“地震致双下肢外伤,右下肢截肢术,颅脑损伤”。骨科主任裴福兴说,从入院到现在,病人的情况一天比一天好,已经取下了呼吸机,但现在还未完全清醒,神经营养方面需要加强治疗。小儿外科教授刘敏补充说,重型颅脑损伤可以用一些激活神经系统的药物。
  参与讨论的华西医院院长李为民说,送至ICU的伤员,并不意味着就归ICU管理,危重伤员必须专人专岗负责。“他们是你们共同的病人,哪方面的病情重一些,哪方面的医生就要主要负责,例如颅脑损伤的病人,就要归神经外科管理。这样使得医生可以及时发现伤员病情变化。” 
  重症抢救不再是纸上谈兵
  李为民说,医院实行动态分级病情管理,将伤员分为轻症、重症、危重症、急危重症。不同级别的病情管理不同,急危重症伤员由院长亲自督导管理。“一天至少一次全院多学科协作会诊和病例讨论,每天3次多学科专家组专家查房。危重伤员和重伤员也分别采取多学科协作查房和病例讨论。每天讨论一次病例,多学科交叉的两次查房。”
  “地震发生后20分钟,救援队的人员全部到位。”李为民说,此次抗震救灾救治工作华西医院反应迅速,缘于汶川地震积累的经验。过去谈应急预案是纸上谈兵,自从汶川地震之后,应急预案更加成熟完善,医院组织了一支灾难应急救援队和一支预备队,经过训练已经是招之即来,来之能战的高素质应急队。
  “汶川地震发生后医院积累了大量抗震救灾经验,再加上华西本身救治能力比较强,人力资源充足,我们有信心能够做好这项工作。”李为民说。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