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健康科普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科普
五种主要行为加大罹患癌症的风险

来源:光明日报 时间:2013-04-14 18:18:17 热度:844

  4月15日—20日是2013年肿瘤防治宣传周,世界卫生组织在报告中指出,1/3癌症可以预防,1/3可通过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最终治愈,1/3通过适当治疗,可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权威专家的意见是:只要正确认识、科学防治,癌症并没有那么可怕。
  恶性肿瘤发病率最高的是肺癌
  当前,肺癌的发病形式越来越严峻。据日前发布的《2012年全国肿瘤登记年报》数据显示,恶性肿瘤发病率最高的是肺癌,肺癌位居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第一位,在女性中居第二位。
  从上世纪50年代,国际上就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表明,吸烟与肺癌密切相关。目前临床上确诊和死亡的肺癌患者中,有87%跟吸烟相关,其中也包括被动吸烟。烟草中有4000多种有害物质,其中跟癌症相关的有69种,这些有害的致癌物质经过长时间对支气管黏膜的影响和刺激,最终导致支气管上皮发生癌变。长期吸烟呈现的是一个漫长的、滞后的致癌过程,有可能在未来的30年、40年、50年之后,才真正“享受”到吸烟给烟民带来的健康危害。
  目前已经有许多国家,包括中国参与的临床研究发现,烟草的种类、开始吸烟的年龄、吸烟的年限、每天吸烟的量等因素,都对肺癌的发生、发展有一个恒定的剂量-效应关系。因此,提倡戒烟是预防肺癌主要措施,年龄越轻,机体越能有效地修复因吸烟引起的损害,而戒烟愈早,机体需要修复时间愈短,损害愈少。
  肿瘤的防治模式中心需“前移”
  能够不得癌症当然是最好的。但倘若不幸“中招”,那么一定要在最短时间内消灭它。从这个意义上说,肿瘤的防治模式中心要“前移”。
  肿瘤由正常细胞到癌变,是有很长一段时间处于癌前病变期,如果能控制住癌前病变,在很大程度上就可以预防癌症的发生。所以,通过防治癌前病变和早期发现是抗击癌症的重要策略,比如和感染有关的宫颈癌、肝癌、鼻咽癌等。
  人类乳头瘤病毒现已制成疫苗,可用来预防宫颈癌;接种过乙肝疫苗的儿童,成年后患肝癌的概率要降低70%。
  五种主要行为加大罹患癌症的风险
  超重和肥胖与多种类型的癌症相关,如食管癌、结直肠癌、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和肾癌。饮食中水果和蔬菜含量高,能对抗多种癌症,起到保护作用;相反,过量食用红肉和腌制肉类,可能会增加患结直肠癌的风险。定期锻炼身体,保持健康体重,再加上健康饮食,可大幅降低罹患癌症的风险。酒精是导致癌症的又一风险因素,包括口腔癌、咽癌、喉癌、食管癌、肝癌、结直肠癌和乳腺癌,罹患癌症的风险随着酒精摄入量的增加而增加。世界卫生组织报告中也指出,约有30%的癌症死亡,源自五种主要行为和饮食危险因素,即高体重指数、水果和蔬菜摄入量低、缺乏运动、吸烟及饮酒。
  如果人们能够不吸烟、选择适宜的膳食、从事适度的体力活动、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尽量减少在不良环境中暴露,就可以避免部分癌症的发生。
  防癌体检可有效发现癌前病变
  健康体检与防癌体检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是为了发现身体上存在的健康问题,但通常不包括肿瘤筛查。健康体检虽然也能检查出一部分癌症早期患者,但由于对体检对象和医生的要求都很高,因此很容易出现“漏网之鱼”。
  防癌体检是指在健康状况下或没有任何症状的情况下,进行的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医学检查,这些检查方法有助于发现已存在身体中的,早期或在可治愈期的肿瘤。目前癌症早期筛查技术有很多,如用低剂量螺旋CT检测肺癌、纵隔肿瘤;用钼靶摄片检测乳腺癌;用TCT+HPV检测宫颈癌等。
  此外,防癌体检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查出早期的肿瘤,更重要的还在于发现已经存在的癌症高危因素,特别是根据体检结果锁定哪些是不健康、哪些是亚健康、哪些是癌前病变,再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科学处理,同时有针对性的随访与健康指导,以及对不良生活方式的干预,从而尽可能降低癌症的发生几率。(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院长 赫 捷)
  (赫捷: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长期致力于肺癌、食管癌及纵隔肿瘤的外科临床诊治以及分子肿瘤学研究,获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先后参与国家“八五”、“九五”、“十五”、“十一五”攻关课题,负责多项“863计划”项目,并承担国家“十一五”重大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的研究工作。)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