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医院在线
当前位置:首页 > 医院在线
跨越之路:江苏省海安县中医院建院30周年巡礼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时间:2013-04-01 21:14:05 热度:1313

  海安,地处江苏省南通、盐城、泰州三市交界,隶属南通,东临黄海,南望长江,背靠上海,为苏中水陆交通要冲。6000年的青墩文化,江与海的交融际会,创造了这座城市的灿烂文化与传统文明。
  打开尘封的记忆,谛听历史的足音:1981年,海安县中医院选址兴建,从此她栉风沐雨、不断攀登,步履坚实地走过了三十年。
  1983年4月中医院独立建院,1994年晋升江苏省首批二级甲等中医院;1997年授予国家级爱婴医院;2007年成为南京中医药大学教学医院;2009年与新疆伊宁市维吾尔医院缔结“友好医院”;2011年,在江苏省中医医院管理年检查评估活动中,综合成绩位于全省同级中医院第三;2012年9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审专家组对医院进行了三级中医医院评审,给予了高度评价;2013年1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正式授予海安县中医院“三级乙等中医医院”牌匾。
  医院现有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开放床位560张,职工658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546人,高级职称人员109名,中级职称人员215名。建院30年来,先后接诊400多万名患者,为近20万患者提供了住院治疗。
  坚持中医方向  打造精英团队
  医者,命之所系;大医精诚,妙手仁心。
  三十年来,医院始终坚持中医方向,不断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倾力打造一支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中医药人才队伍:医院拥有江苏省名中医4名、南通市名中医5名、江苏省“333”工程人才1名;市县级中青年技术拔尖人才7名;主任中医师夏治平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为全国第三、四、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医院先后组织五批次师承结对带教,共有43名中医老师带教近50名中医或中西医结合学生。其中,国家级结对带教2对,省级结对带教1对;夏治平工作室被确定为江苏省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海安县中医院还组织了25名同志参加南京中医药大学“西学中”研究生班学习,为医院培养两栖型专业人才。
  目前,医院中医类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的60.3%;中药人员占药剂人员的65%;在医院管理部门和临床科室负责人中,中医类人员占比超过80%;医院以自身的实力和特色肩负着县域内中医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保健的重任。
  注重学科建设  鼓励科研创新
  “建名科、铸名院”,是海安县中医院一贯的发展思路和目标。为更好地发挥中医专科的特色优势,医院建成中医特色专科专病34个,包含有省级中医临床重点专科1个,市级中医临床重点专科5个,县级中医临床重点专科9个。
  制订落实临床各科室常见病和重点病种中医药特色诊疗方案;积极实施中医临床路径;在手术科室选择相关病种实施围手术期中医干预诊疗方案。开展名中医查房和处方点评工作,使辨证施治准确率和临床疗效不断提高。
  骨伤科在传统接骨疗伤的基础上,先后研制了10多种院内特色制剂,提高多种骨关节病的治疗效果,形成显著的专科特色,在海安县乃至周边地区享有较高的声誉。
  针灸科积极开展多学科一体化诊疗服务,建立脑卒中康复单元,将针灸、推拿等中医传统疗法与康复器材锻炼相结合;引进热凝射频消融和臭氧消融技术,改变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传统治疗方法;运用现代检测手段,结合针灸和中药治疗风湿专病和男科疾病,明显提高了诊疗效果。
  脾胃病科中医特色显著。先后研制了多种本院中药制剂,通过耳压排石、中药穴位贴敷、中药灌肠等特色中医疗法,治疗胆石症、功能性消化不良、炎症性肠病、慢性肝病等,疗效明显。
  为推动医院中医药传统特色诊疗方法的传承与发挥,经报请卫生主管部门同意备案,医院聘请了三位县内最具特色的民间中医师作为中医药特色技能指导老师,在名医堂设立了专门的民间特色中医工作室,每周定期邀请三位民间中医师来院指导坐诊,形成良好的社会影响。
  专科专病的发展已成为医院建设的支柱和前进的龙头,辐射和带动了其他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有力地提升了医院的市场竞争力。
  2007年12月,经市卫生局同意,成立海安县中医药研究所,医院以中医药研究所为平台,依托各个中医临床重点专科,建成5个临床重点专科研究室。
  医院不断鼓励科研创新,近年来,共申报科研课题65项,其中省级科研课题立项7项,市级科研课题立项36项;获省级科技进步奖7项,市级科技进步奖17项,市级新技术引进奖24项,优秀中医药项目奖16项。开展的中医中药科研课题占课题项目总数的86%。
  发挥特色优势  推广适宜技术
  自2009年以来,医院中医治疗率和中药使用率均逐年提高,2012年非药物中医技术治疗率达30.2%,中药处方占处方总数比为76.3%,中药饮片处方占处方总数比为30.9%,中草药及本院制剂使用率与2009年相比上升两倍以上。
  中药饮片质量和煎煮质量是提高临床疗效的重要保障。医院逐年加大投入,在中药储存、配方、煎煮及医院制剂等方面增添设备、改善条件。积极参加示范中药房建设,改应用传统饮片为小包装饮片,品规700多种;启用中药颗粒剂500多种,精制饮片50多个品种;改建了24小时煎药室,满足了病员随时煎服中药的需求。
  医院建有符合标准要求的制剂室,经批准注册生产的中药制剂有5个剂型,共51个品种,科研《中药剂型改革袋泡剂的研制》荣获省卫生厅科技进步二等奖,《中药口腔膜的研究》荣获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一等奖。
  护理部门不断完善中医护理常规,在各护理单元设立中医综合治疗室,开展刮痧、艾灸、拔罐、穴位按摩、耳穴埋籽、中药湿热敷、中药足疗等项目;发放中医健康处方、给予中医药膳指导;让病人切实感受到中医特色明显的优质护理服务。
  作为创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单位的“龙头”,医院中医基层指导科协同县卫生局医政科不定期下乡检查、指导全县中医药工作,悉心指导乡镇医院、社区卫生室中医中药及适宜技术推广工作。
  打造服务品牌  惠及百姓民生
  回春妙手臻奇迹,济世丹心献忠诚。
  医院提出“真情就是良药”、“天使就是奉献”的服务口号,打造“真情天使”服务品牌,制定护理服务理念六字箴言:诚信、温馨、关爱,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注重护患沟通,开展换位思考献真情活动,深受社会各界好评。
  在全院13个窗口和岗位开展岗位优质服务竞赛活动,通过电话随访、出院病人函调、窗口电子评价系统等形式,加强督查与考核;成立住院服务中心、陪护管理中心和志愿者服务队,为不方便的病员提供接送、陪查、陪护等服务;通过医院网站、电话、短信等形式开展预约挂号;对危急病员、“三无”病员实行先救治后付费制度,方便群众就医;对癌友协会会员及优抚对象实施诊疗费用减免,减轻群众负担;群众满意度达97.6%。
  弘扬杏林文化  重视预防保健
  医院十分重视中医药文化建设,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医药文化区域;在名老中医集中的门诊三楼,改建了具有浓厚中医药文化氛围的名医堂。通过中医药文化长廊展示医院发展历程、中医药发展历史。建成医院网站、创办海陵中医院报,通过“海陵之夏文艺晚会”等形式宣传中医药文化和医院信息。建立了“治未病”中心,开设治未病门诊,接收健康咨询,实施健康教育指导和干预;开展冬病夏治“穴位贴敷”,预防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每年接受干预的人数超过1万;开展“膏方节”活动,每年为群众提供冬季保健膏方千余张。
  提高诊疗技术   增强服务能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近年来,医院添置或更新各种中医诊疗设备及中药煎煮、包装设备达15类42种。配置核磁共振、医用直线加速器、中型移动C臂、D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彩超等大、中型医疗设备,检验、影像等医技科室的仪器设备已达到三级医院的配置标准,为临床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基础上,开展了肿瘤放射治疗、外周血管介入治疗、肝脏肿瘤射频消融技术、腹腔镜微创治疗手术、前列腺电切技术、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技术、关节镜诊疗技术、关节置换手术、肝穿刺活检技术、CT引导肺肿瘤穿刺技术等诊疗技术,综合服务能力和水平稳步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
  实行院科两级管理,多层次督查各种医疗核心制度、医疗规范及法律、法规的执行;重点加强医患沟通、知情同意,强化危重病人巡视,突出加强手术管理和院前、院内急救体系建设,确保绿色安全生命通道畅通。与此同时,护理安全、医院感染管理等各项规范、措施都得到有效贯彻落实,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取得实效。
  30年辉煌绽放  未来更加美好
  三十载砥砺前行,三十年铸就辉煌。优越的环境、完善的设施、精湛的医术、优质的服务、文明的院风,助推三十而立的海安县中医院实现历史性的跨越式发展。医院先后荣获江苏省文明医院、江苏省中医药系统先进集体、江苏省中医药科技教育先进集体、南通市卫生系统先进集体等称号。医院连续三年在南通市卫生局综合目标考核中名列前茅,在市纠风办和卫生局组织的历次函调中,患者满意度超过97%。
  2012年,医院全年门急诊量30万人次,出院病人总数1.6万人次,医院业务总收入2亿元,医院总资产达到2.66亿元。
  展望明天,一幅医院发展的整体规划蓝图已经绘就。规划占地面积4.1万平方米。目前19层门急诊医疗综合楼已经动工在建。建成后,医院总建筑面积近8万平方米。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新一代的海安中医人正在传承神圣使命,以“三级乙等中医医院”授牌为新的起点,积极开展“以病人为中心,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为主题的持续改进活动,攀高争先,再接再厉,为把医院建设成为苏中地区中医药特色鲜明、具有较强实力的现代化中医院,为弘扬祖国医药文化,续写新的杏林华章!(刘为民  杨俊)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