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医院在线
当前位置:首页 > 医院在线
院内放射之虞并非杞人忧天

来源:健康报 时间:2013-03-14 14:17:01 热度:688

□本报记者 张 昊□

  一条微博、两台C臂机、三名患甲状腺癌大夫……一场尚未确定原因的“放射事故”引发了业内广泛的关注。虽然,女医生集体患癌的致病因素并未确定,但社会和公众对放射防护的忧虑并未消减。目前,我国医院内放射防护工作究竟开展如何?什么原因使医生成为放射高危职业?病人是否也会受到牵连?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近日展开了调查。
  非专业科室防护马虎
  在武汉协和医院“放射门”事件中,“涉事”的是两台广泛用于骨科诊断的C臂机。广东省中山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核医学科主任、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副主委蒋宁一介绍,目前在医院里涉及放射的科室主要包括放射科、核医学科、放疗科和介入科。“近年来,普外科、泌尿科等科室也在探索使用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肿瘤等疾病,但根据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这些科室如果要开展放射性技术或课题必须要与核医学科或介入科合作才能申请。”
  放射技术在临床上的使用越来越广泛,相关科室的大夫对放射的防护是否跟上了技术发展的脚步呢?
  曾为北京某三甲医院高年资放射医生的林女士告诉记者,从当年该院放射剂量统计的结果看,非放射专业大夫的“吃线量”要明显高于专业的放射或核医学科室的大夫。“一方面专门从事放射专业的大夫对射线的危害更加了解,也更畏惧;另一方面,专业知识使他们在防护的时候更加到位。”
  一位在泌尿外科工作的大夫告诉记者,其所在的医院近期开始使用放射粒子植入治疗泌尿科的肿瘤,被列为重点培养对象的他每天都要开展此类手术。使用粒子时,他曾被告知该粒子的放射性危害距离只有两厘米,因此很长一段时间内他很放心地用普通钳子加持,以为这样就很安全。可是短短两个月,他便出现了严重的乏力症状,直到紧急终止了这类手术,症状才有所缓解。“好在乏力症状出现的早,要是血液系统的肿瘤,那就没命活到现在了。”提到这段经历,他仍然后怕不已。
  林女士说,虽然这些放射技术在申请时需要放射科或核医学科的参与,但那么多的科室都在开展,放射科和核医学科还有自己的工作,很难做到真正的密切配合。
  新老机器背后都有隐患
  从医院放射科离职后,林女士投身放射器械的销售。她透露,目前一些放射设备更新淘汰的背后也存在着巨大的隐患。
  据林女士介绍,她任职过的两家公司都是跨国医疗器械企业,从产品质量到售后都有保证。但是在“跑医院”的过程中,她发现有的大医院在更新设备后,旧的CT机就流向了低级医院或欠发达地区的医院。“为规避转卖的风险,不少医院打着‘帮扶’的旗号,将下级医院作为分院,成为二手设备的下家。而由于放射设备使用年限越长,其维护的成本就越高,一些低等级的医院干脆放弃了维护。”
  林女士说,自己甚至看到过使用超过20年的老设备,而生产厂家通常将设备维修配件保存10年,这种超龄设备很难想象是如何保养和维护的。
  同时,有些低级医院在场所设计时并未考虑到大型放射设备的防辐射问题,而基层监管部门监管力量相对薄弱,因此放射安全隐患主要分布于西部地区和基层医院。有统计显示,2012年,卫生行政部门对全国19个省级单位的医用辐射防护开展了监测工作,其中有3个省的设备监测合格率低于70%,最低的西部某省合格率不足三成。而按照医院等级区分的监测结果是,一级医院的放射诊断设备合格率不足75%,二级和三级医院的合格率则均在85%以上。
  据专家介绍,一些新开发的设备也存在问题。例如,检测不合格设备种类中,钴—60远距离治疗仪、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PECT)、直接荧光屏透视机、乳腺屏片摄影机等的合格率均未达到80%。
  监管部门要严把审批关
  蒋宁一介绍,提高医生的放射防护水平无外乎两个方面:硬件管理和软件管理。
  “硬件的把关首先是相关监管部门要从审批上负好把关责任。”蒋宁一说,医院在建设上应充分考虑放射防护的要求,不能在不符合防护的条件下硬上设备。对于从事血管介入等放射工作的大夫一定要配备齐全的铅衣等防护设备。
  蒋宁一认为,医生也应对自己负责,例如在接触放射线的环境里就应该规范佩戴防护铅衣等防护设备;医院发放的个人剂量仪应该佩戴在身上而不是放在办公室抽屉里;一旦监测剂量超标就应该脱离环境休假等。严格按照相关规范操作,可以将放射危害的风险降到最低。
  而对于病人的放射风险问题,蒋宁一表示,患者应该科学地看待放射技术风险。绝大部分情况下,放射技术是对病人的疾病诊断或治疗有益才使用的,不能为了“不吃线”就拒绝使用放射技术治疗。就像手术、吃药都有风险一样,使用放射技术是一个权衡的过程,目的是为了能让患者在伤害最小的情况下获得更多的诊断或治疗益处。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