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健康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新闻
陈仲强委员:牵住支付方式“牛鼻子” 缓解百姓看病贵

来源:人民网-健康卫生频道 时间:2013-03-13 21:20:36 热度:1071

图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主任医师陈仲强教授

    人民网北京3月13日 (记者傅立波)“支付方式是个关键节点,只要抓住这个‘牛鼻子’,往小了说,可以起到缩短平均住院日,减轻患者负担;往大了说,对公立医院改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可谓强有力的抓手。”11日,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主任医师陈仲强教授做客人民网接受记者采访提出,支付方式是医院获得补偿的重要途径,直接影响医院管理与运营模式和患者就医行为,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资源的使用效率和效益。
    陈仲强认为,政府通过不断的扩大医保覆盖面、提高支付比例、新农合等多项有力措施加大筹资能力,使患者看病就医得到了实惠,也使医院发展得到了间接支持。但在加大投入的同时,如何花好钱的关键是支付方式改革。传统的“按项目付费”,治病费用难以控制,难以为继。
    近年来,多地实行“总额包干”或“总额预付”的付费方式,以均次付费为核算基础,加总量控制。该方法简单,但是过于粗放、落后,派生多种弊病:(1)由于各医院病种构成不同,难易程度不同,统一按均次费用控制显然不合理;(2)各医院同样病种诊治水平有差别,技术高、成本低的反而会因此付费机制得不到激励甚至吃亏;(3)医院为争取更多的资金,宁肯受点惩罚,也要把盘子做大,通过跑关系拿钱,使盘子不断扩大,同时也形成医保部门的权利寻租;(4)对医院整体控费管理,没有形成对患者、医生、病种的点控,管理效果差,同时难以界定不同病种治疗路径及成本的合理性;(5)不利于医院通过提高质量,降低成本,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6)为避免超过总额控制,可能会出现拒收复杂疑难危重患者,相互推诿而加剧医患双方矛盾,医患双方利益都受到损害。
    目前,欧美、澳大利亚等国家比较认同的方式是诊断相关组付费系统(DRGs),即按不同疾病复杂程度,依照其临床路径要求所应达到的质量标准进行付费,既体现了对复杂程度相近的疾病费用按统一标准控制,也激励医务工作者多治疗患者,同时促进医院提高管理和技术水平,对医院和患者都有所约束,使政府加大的投入也更具有科学性。对此,陈仲强提出3点建议:
    1、借鉴国际上应用DRGs的基础上,结合北京医保试点的经验,尽快形成适合中国的DRG的方案并在更大范围医院试点取得经验,全国推广;
    2、加快完善医院信息网络的建设,为DRGs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3、提高医保机构工作人员的素质,以适应先进付费或监管方式的要求。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