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健康报 时间:2013-03-13 09:15:12 热度:864
□本报记者 刘平安 崔 芳 叶龙杰□
“这是今天提得最尖锐、最重要的问题。我和王国强委员商量了一下,今天谈医学教育的同志碰个头,写个建议。我们负责送到大会主席团,然后请政协的教科文卫组尽快组织一次调研。” 日前,在全国政协医卫界小组讨论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说。
基层和大城市都缺人
“五六年前,大家形容基层卫生人才都说‘青黄不接’,而现在几乎发展到了‘断子绝孙’的程度。”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盐城市疾控中心主任沈进进告诉记者,该市有近一半的乡镇卫生院近3年未引进1名大中专毕业生。农村卫生人才“断层”,一方面由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入低、待遇差;另一方面是受人事制度、编制等制约,许多地方限制或不许本科以下的毕业生进入基层卫生院编制。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卫生厅厅长李利认为,在抓好现有政策措施落实的基础上,如何抓好乡村卫生人才培养、培训,优化乡村卫生人才发展环境,为基层打造一支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素质卫生人才队伍,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卫生局局长方来英说,北京的乡村医生处于严重老龄化,50岁以上的占71.5%,“要不要补充?怎么补充?编办很支持,核编是40044名,但现在我们只有21068人,缺口怎么补还是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卫生局副局长黄峰平也大吐苦水。上海市现在需要全科医生9000多人,但目前只有4000多人,还缺一半以上。
上游来水不解下游渴
沈进进说,数据显示,高校扩招以来,5年制及以上高等医学教育发展迅速,多数高等医学院校只培养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才,不再招收医学大专生,而中、高等医学职业教育却没有得到同等重视。2000年以后,许多中、高等医学职业院校不再举办可以取得执业资格,乡镇卫生院急需且能留得住的医学、公共卫生等医学类专科专业,转而大力兴办诸如口腔医学技术、医学影像技术、眼视光技术、康复治疗技术等技师类的专业。中、高等医学职业教育一定程度上偏离了面向基层、面向实际的方向,进一步加剧了乡镇卫生院人才队伍的紧缺状况。
黄峰平指出,如果医疗重心要下沉,基层承担的工作量、任务量必然加大。除了就诊量加大,公卫服务工作量也会越来越大,这些都需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来承担。这就像河流,上游来水越来越少,下游需求量却越来越大,能不渴吗?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院长刘玉村说,在北京,优秀高中毕业生绝大多数不愿意报考医学院校,而欧美往往都是一流的高中毕业生学医。所以,管医学教育招生的人就非常担心:如果不是一流的人才参与生命科学竞争的话,我们势必处在竞争劣势。
全国政协委员、苏州大学副校长熊思东在讨论中说,在全国的综合大学中,医学院学生中第一志愿率平均不到50%。“有的综合性大学没放开转专业的限制,一旦放开,我担心有的医学专业,70%的学生会要求转出去。今后,医学生从哪里来?”
高失业率折射了什么
某教育数据咨询和评估机构对2010年起,国内连续3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了跟踪调查,并发布了《2010年度大学就业能力排行榜》。在这个榜单上,医学类专业可谓颜面扫地,临床医学专业位于2010年度“主要本科专业失业率排行榜”的首位,毕业半年后失业率为23.1%,中医学以18.4%排第6,就业率低的前10名本科专业中,医学类就占据了两位。同时,国内每年大约有18万人取得医师执照,这个数字远小于医学院校培养的临床医学人才数量。
刘玉村认为,现在很多高等医学院校的毕业生都去卖药,去干其他职业了。“如果留不住最好的医学院毕业生,我们这个行业将来也是要出大问题的。”
熊思东说,上游是招不来人,下游又四处流失。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他认为,主要有两方面的因素,有医学风险和医疗待遇的问题,也有医学职业教育的问题。尽管有的学校附属医院非常多,但是真正能胜任临床医学工作的很少。
职业教育模式亟待调整
沈进进提出,教育部要积极研究制定适合我国现阶段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的医学职业教育模式,针对我国农村卫生实际需要,调整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强化面向农村的全科医学、公共卫生教育,大力举办5年制(初中毕业后)或3年(高中毕业后)高等医学专科教育形式,并适当放开医学中专职业教育,为基层,特别是农村培养适用的人才。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党委书记李立明说,深化医改的重心应该向卫生人力资源队伍建设倾斜,真正体现人才为根本的改革理念。海归是人才,咱们国家“土堆里”长出来的同样是人才,在医学教育科研一线的年轻人,也需要培养和提高。在卫生人才队伍方面,需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用养结合的问题,二是建立科学的分类分级人才培养方案和评价体系。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骨科主任温建民认为,要反思医学教育,卫生部管使用、而教育部管培养,培养和使用往往脱节,教育上培养出来的人卫生上用不了,而卫生上急需的人教育上又供不上,这个根本问题要想办法解决。
医学教育原本是医学的基石,但由于医学教育机制弊病丛生,现在竟成了卫生事业发展最大的软肋。包括看病难、看病贵,说到根子上也无非是“人”的问题没解决,无法满足患者需求。刘玉村曾担任过北大医学部分管教学的副院长,他认为要解开这个死扣,除了要从源头上理顺教育体系外,还要疏通下游的各个环节,最终形成“招得来、学得好、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医学人才培养和使用体系。
(责任编辑:秋彤)
2024-11-24
2024-11-24
2024-11-23
2024-11-23
2024-11-22
2024-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