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健康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新闻
黄开斌:中医、西医和上医不一样的解析

来源:大众健康之窗 时间:2013-02-01 16:27:30 热度:3583

百川健康科学研究院院长 黄开斌

  医改已不能再仅仅只是在防病治病的医疗卫生体系上改,而必须是上升到对整个医学的大方向、大医学思想和大医学模式的全面彻底的改革上来。这样的“医改”其实就将是一场重大的医学革命。换句话说,医改要想取得满意的效果或成功,就有赖于或基源于“医学”来一场革命,因为,生物医学的大方向是错误的,也是不完整的,以此建立起来“健康观”也是错的。因而,现行的医学和医改是根本就解决不了人们的健康问题的。所以,医学首先必须要来一场彻底的医学革命,即:改正医学的目标方向,放眼大医学模式,倡导理解善待疾病、建设促进健康、和谐成就生命的医学新思想和大健康观。
  医分三支——上医、中医和下医,上医也就是古时的巫医或现在所谓的神医,是调摄精神的性命医学或生灵医学,属神学体系的范畴;中医是通过调理以求中、求和、求平衡的健康医学或生态医学,属中国传统文化的儒学或易学体系的范畴;下医就是治形体之病的疾病医学或生物医学,也就是生物医学(西医),它属科学体系之范畴。在此我想对他们作进一步的分析比较,以便了解整个医学的构成和本质。
  1、中医与西医的再比较思考
  近百年来,关于中医和西医的比较已是无数学者都在思考或争论的事,但这类思考比较似乎都是一些对立性的,即把中医和西医设立成两种不同的医学科学。本人也曾有过类似的比较思考。应该说,这些思考都没有跳出一种思维的局限,因为大多数人都只是在唯物论的“科学”思维下进行思考。所以,这类的比较要不就是复杂化或矛盾重重,要不就是抛弃了中医。
  其实,中医和西医不是两个不同的医学,而是整个医学的两个不同的部分,且分属于两个不同的学科范畴。中医是“无问其病,以平为期”的保健强健之“理学”或“和学”,而西医则是“努力找病,除恶务尽”的防病治病之“科学”。这恐怕是中、西医两者之间最大的区别。也就是说:它们一个是“和学”的范畴;一个是“科学”的范畴。也可以说:中医学就是以健康为本的健康学,现代西医学则是以治病为目标的疾病学;中医是执其两端而取其“中”的调和之理学,而西医则是偏执于“左倾”的对抗伐病之科学。遗憾的是,中、西医之间为了“科学”的头衔和“治病”的效果却争论了一百多年,中、西医的“结合”发展也因此误入了“科学治病”的歧途,这实属是一场闹剧。
  另外,中医事业是以调理平衡、与疾病修和为理念的保健养生事业,而西医事业则是以抗击、惩治或征服疾病为宗旨的医疗卫生事业。换句话说,中医采用的是调理、调和等方式,依靠的是机体自身内在的健康机制,从而达到一种自律自治——内治;西医采取的是攻伐、替代等方式,依靠的是药力或手术等外在的制约力量,以期达到他律他治——外治。中医治病的“治”是“文治”,西医治病的“治”是“武治”。所以,中医的优势不在于医疗卫生(抗病),而在于保健养生(和病或愈病);西医的优势倒是在医疗卫生上,但西医既在治病又在致病,因为它在抗击疾病的同时也在损害我们的健康和生命,并为一个新的疾病埋下种子。
  再者,中医和西医的理论体系之不同,是因为它们认识对象、认知角度和思维方法的不一样。中医的主要认知对象是“健康”,西医的主要认知对象是“疾病”。 中医确立的是“阴阳论”的平衡思想;西医则执行的是“因果论”的战争思想。中医强调“气”的象变功能,重在调和“阴阳二气”的平衡,兼顾左右的“形”与“神”;西医则注重“形”的结构功能,重在整修“形体”的平衡,继而兼顾向上的“气”和“神”。请看下表:

 

 哲学思想

 认识论基础

 方法论

 所得出的结果

西医科学
/下医 

唯物辩证法
对立统一论

元子论
/ 细胞论

客观观察,逻辑推理
实验验证(验证)

因果关系
因果决定论

中医理学
/中医 

唯象辨证法
阴阳五行说

元气论
/象数论

取象比类,思辨推演
实践检验(实证) 

 阴阳关系
阴阳平衡论

神医德学
/上医

唯心辨证法
天人合一论

元神论
/信息论

主观臆测,虚静心悟
内视证验(论证) 

神明关系
神明调控论

 

 注重什么

 意在什么

 偏执什么

 思维模式

 西医

 重生理指标讲求真实

 伐病、 眼见为实(传真)

 疾病唯物论

 形象思维

 中医

 重平衡状态讲求实效

 和气、言情达意(传情)

 健康唯象论

 抽象思维

 上医

 重生存过程讲求意想

 调神、 心领神会(传神)

 生命唯心论

 意象思维


  所以,中医与西医之不同其实是职责或位置的不同。而长期以来,我们对中医却有着太深的误解或误读。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