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网 时间:2013-01-28 00:39:17 热度:2722
1月26日,北京市医改办主任韩晓芳回答记者提问。当日,北京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举行第三场新闻发布会。新华网记者 杨理光摄
医改,一个世界难题。“以药养医”被认为是“看病难、看病贵”的主要原因之一。针对这一症结,2012年7月起,北京市在21家试点医院试行医药分开改革。试点推进情况和效果如何?患者看病支出到底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26日,针对北京医疗方面的重要问题,北京市医改办主任韩晓芳,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宋丰景,北京市卫生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雷海潮通过媒体向社会进行解析和回应。
试点医院“看专家难”有所缓解
北京自2012年7月启动公立医院改革,到目前已在21家医院试行医药分开试点,对于这些试点现阶段的效果,北京市卫生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雷海潮首先介绍,2012年7月1日以来,北京陆续在北京友谊医院、朝阳医院等五家医院实行医药分开,效果明显。例如,推出医事服务费后,比较轻的患者放弃专家号,促进有限的专家资源高效率利用,“看专家难”问题有所缓解。随着下一步改革范围的逐步调整和扩大,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北京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医药分开改革,包括北京市属和非市属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
北京市医改办主任韩晓芳认为,北京医改是以医药为核心的综合改革,涉及的不仅是医药分开,还有法人治理等。客观讲,现在取得的只是初步成效。友谊医院、朝阳医院是综合医院,我们想试一试不同类型的医院试点的效果。
“试点就是要找到出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在五家医院的基础上,几个部门都在密切跟踪试点的情况,对试点当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及时研究解决的办法,同时还要扩大试点范围。比如其他一些二级医院、一级医院都要试点,然后逐步全市推开。”韩晓芳说,“过去病人花钱越多,价格越高,医院挣钱越多,就变成医患两个群体。现在医、患、保有相同的取向,费用低了,成本降低了,个人的负担降低了,医院不受损失,收入还有明显的增长。过去医院靠卖药,现在医院靠卖服务,这是我们看到最高兴的变化。”
2025-04-20
2025-04-20
2025-04-20
2025-04-19
2025-04-19
2025-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