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众健康之窗 时间:2013-01-27 20:15:47 热度:1668
百川健康科学研究院院长 黄开斌
医改为何如此复杂?其的出路何在?这是世人都在关注并期待已久的问题。在我个人看来:复杂是因为医学在有意无意间把目标转移到了疾病上,以致于我们把所有的人力、财力和物力都投在了抗病的战场上,因而,医改也就永远是陷在“医疗卫生”这个圈圈里出不来。既然是永远在抗战(抗病),那问题永远不好解决,且会越来越复杂化。再者就是医疗的市场化和经济化,使得各利益集团之间的博弈更加激烈了,所以也更复杂了。另外,仅仅想以防病治病的医疗卫生模式去解决人类整个健康问题的这种思路是有大问题的,因为,防病治病的医疗卫生事业只应是整个人类健康保障体系中的一小部分而已。所以,寻找出路必须改变思路,同时还应重新调整格局。一般认为:思路决定出路,格局决定结局。我国乃至世界各国的医改都不能取得很好效果的根本原因,一是整个战略思路上的方向性错误,二是整个医学模式或医学的发展格局不完善。所以,找准医学的发展思路和方向就是医改的出路所在,建立一个完善的大医学格局就可以取得好的医改结局。
30多年前的那场关系到我们国家“命运”和“健康发展”的改革,首先就是从指导思想或战略思路上进行改革或转变的。我想,大家对那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思想大解放的转变还会记忆犹新,继而把“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战略思想被确立,从而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功。同样,今天这场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和身心健康的“医改”,是否也应该先从思想的转变上入手呢?是不是应该先来一场思想的大解放、大讨论,转变一下人们对待“疾病”和“健康”固有的思维模式呢?如果我们能在思想上达成某种改变或一致,跳出被“疾病”这个“敌人”牵着打圈圈的医学或医疗卫生模式,不要一味地和疾病抗争,不要只想到防病治病卫生;摒弃过去长期以来的从疾病的角度出发,通过防病治病这种单一的,粗暴的武力干预方式来解决健康问题或保卫健康和生命的思路。
在此,我建议换之以新的思路是:从健康的本身入手,直接的去保护健康、建设健康和促进健康——此即为保健强健的健康保养之策。也因此可见,这种获得健康的“保养思路”与生物医学通过防病治病来维系健康的“医疗思路”有着很大的不同。第一,它不是首选以“斗争”或“抗争”的方式去抗击疾病、消灭疾病这种未必能获得健康却代价昂贵的方式来保卫健康,也就是它不是把目标转移到疾病上,而是直接从健康的角度入手,采取“无问其病,以平为期”的和谐、和平的解决问题方式;第二,它是致力于自身健康能力的建设,使身体强壮,这样疾病就不容易侵袭,这也正是中国传统医学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道理。同时,即便是已有病邪侵袭,也首先采用祖国医学“扶正祛邪”策略去达成健康的目标,因为只要我们的健康能力得以恢复,病邪也就会自行消退,亦即祖国医学所谓的“正气复得,邪必自去”;第三,保健强健不仅可以达到防病治病或不生病的目的,更主要的是,健康得以建设强壮后可以使身体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身心更加和谐和幸福快乐,也就是生活的质量更高些,如果是通过防病治病的方式去维系健康则只能是被动而痛苦的,生活质量是低劣的;同时,生命的质量也会因精力充沛而更加的精彩,且也更有益于延年益寿。也由此可知,保健强健的保健养生之道远比防病治病的医疗卫生之路更加有意义。
另外,还应该放大医改的范围,即把医学科学的模式转回到完整的大医学模式上(大医学模式将另有专篇论述),把以医疗卫生为主的模式转移到以保健养生为主的大健康模式上。因为,医疗卫生体系是独撑不起整个人类的健康大业的,我们需要一个更完善的大健康保障体系,即:西医防病治病卫生、中医保健强健养生、上医修心养性厚生,此“三生”(卫生、养生和厚生)并举的大医学格局和大健康保障体系。这就是一个更大范围的“大医改”方略了。因为,它是以健康为本位的,以帮助健康建设和促进健康提升为中心任务,是以一种大医学(西医﹢中医﹢上医=大医)格局的思想为指导,只有这样的大医学格局、大健康观念才能保障人类健康长寿目标的真正实现。
因此,我们认为全球性的医疗危机以及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难以成功的根源,肯定不在于生物医学科学发达与否、科学的威力厉害与否,也不在于政府的投入多或少、医疗卫生体制是否完善等,而是医改及其医学的思路、战略思想或发展格局和大方向性的错误。所以,换一种思路,谋划好格局应是“医改”首先要去努力完成的目标任务。
(责任编辑:秋彤)
2025-04-20
2025-04-20
2025-04-20
2025-04-19
2025-04-19
2025-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