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河网 时间:2012-12-23 00:20:22 热度:1090
曾伟在为村民义诊 本报记者 司马连竹 摄
2012“感动中原”十大年度人物评选活动日前拉开帷幕,来自邓州市彭桥镇彭桥村的青年村医曾伟,成为南阳唯一入围的候选人。从医21年来,他累计为患者减免和垫付药费30多万元,被网友赞誉为“有一颗菩萨心肠的血性汉子”。
记者近日在彭桥村卫生室见到曾伟时,室内挤满了闻名而来的乡亲。一位患者说:“曾医生的药不贵,可贵的是他在用心为我看病!”
无私救人“赔本”行医
“要不是曾医生替我垫了七八万元医疗费,俺家老早就垮了。曾医生不只救了我一条命,还救了我全家人的命!”说起曾伟,邓州市林扒镇朱营村的和克俊就止不住泪水。
3年前,和克俊被诊断患上双侧股骨头坏死症。他到彭桥村找曾伟求医,在曾伟的建议下进入邓州市医院治疗。由于家境困难,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和克俊一直无钱做手术,只能用药物保守治疗。2011年10月,曾伟听人说,在家卧床的和克俊多次想要结束自己生命,连忙赶去探望。当看到愁容满面的全家老小时,曾伟红了眼睛:“老哥,先去做手术,钱的事我来想办法!”随后,曾伟为和克俊联系专家,安排手术,并自掏腰包垫付医药、交通等各种费用共计8.35万元。
“人们都说学医可以养家糊口,我弟弟倒好,当了半辈子医生,本钱都赔光了!”曾伟的哥哥曾庆祥说。多年来,曾伟一直用最便宜的药给人看好病。
从医21年来,曾伟先后为500多名患者减免和垫付医药费30多万元。
乡村名医践行诺言
上世纪90年代初,正是我国卫生医疗机构急需专业人才的时候。1991年,勤奋好学、专业扎实的曾伟,刚从南阳卫校毕业,就被郑州一家大医院“相中”。这对于农村孩子来说,可谓梦寐以求的机会。
“去省会,起点高、待遇好,但我的梦想不在那里。”回忆起那个关乎前途的抉择,曾伟说出了缘由:小时候,村里没有医疗室和专业医生,有两三个小伙伴相继得了急性病,因为离县城远治疗不及时,白白失去了生命。
“从那时起,我就发誓长大了要学医,学成了就回乡里当医生,给贫苦乡亲们看病。”曾伟学成后,毅然回到家乡践行诺言。
此后,曾伟一边行医一边刻苦钻研医学名著,并向南阳医学界前辈虚心请教,用心搜集民间秘方和单方。上世纪90年代中期,在每月只有两三百元收入的情况下,他又花费万余元在燕京医学院学习3年,大大提高了自己的临床水平。通过不懈努力,他研究的治疗脑血管疾病和中风偏瘫的独特方法,吸引了众多外省和临近地市的患者前来求医。
曾伟的不懈努力,只为一个梦想:“在乡亲们转身就能找到的地方,当一名好村医”。
“雷锋传人”演绎大爱
2008年,一家大医院的领导亲自登门,开出年薪25万的高价,力邀曾伟上门坐诊。对曾伟来说,这笔薪水相当于自己10年的收入,但他却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对方。
曾伟说,他离不开家乡,“还有很多身处困境的病人,我可能是他们最大的希望”。
彭桥镇赵河村村民马云秀,因为突发疾病后落下半身不遂的毛病,曾经万念俱灰。曾伟了解到他的情况后,向他许下诺言:“只要你有信心,我就一直帮你治下去。”此后的几年里,不管寒冬酷暑,曾伟几乎每天都去给马云秀针灸,送医送药。如今,马云秀已经痊愈,并在建筑工地上打工养活家人。马云秀感慨地说:“曾医生不但医好了我的病,还医好了我的心。”
作为一名党员,曾伟的另一个身份是邓州“编外雷锋团”彭桥镇卫生排排长。今年3月初,在曾伟倡议下,周边乡村医生联合成立了彭桥镇学雷锋小组,经常为群众义诊,定期为村里的五保老人送医送药。目前,已为群众义诊3000多人次,免费发放常备药品价值共计5.36万元。
“作为一名医生,最大的快乐不是挣钱,而是帮助患者摆脱病魔,是看到他们康复后脸上展现的笑容……”在乡村医生的普通岗位上,曾伟用良心、爱心践行着雷锋精神,演绎了医者的大爱。 (南阳日报 记者 司马连竹 记者 王静会 通讯员 袁小焕 )
(责任编辑:秋彤)
2025-04-10
2025-04-10
2025-03-27
2025-03-25
2025-03-23
2025-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