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京华时报 时间:2011-06-21 11:30:59 热度:1269
南京不少超市的货架上,都摆满了花花绿绿的牛奶。秦翼 摄
美国和欧盟的牛奶菌落标准是10万/毫升,我国是200万/毫升,被指全球最差;
专家更证实—— 好奶做酸奶,差点的做纯牛奶,再差点的做花生奶早餐奶……
============================================
■《中国奶业标准被指全球最低》追踪
乳业大炮反击“国情说”
昨天,素以敢讲真话而闻名并有“中国奶业第一大炮”之称的王丁棉在接受京华时报记者采访时,再次反击并直接点名:卫生部修改牛奶标准的专家组成员、内蒙古奶协秘书长那达木德的中国乳业标准“国情说”是完全站不住脚;同时,新国标的制定甚至会导致多年前备受争议的“禁鲜令”死灰复燃。
>>反击
降国标“国情说”站不住脚
“这是完全没有理由的”,王丁棉称,奶农主要给牛吃饲料,只要是饲料和优质牧草蛋白物质充分的话,牛吃了这种优质饲料,不用三五天牛奶中的蛋白量含量就会得到提高。也就是说,蛋白质标准调低只会对企业有利,一方面企业大大降低了饲料成本,另一方面他们能够比较容易地收到质量低的奶源,更容易抢占市场。
“至于新奶业标准将细菌标准调低的理由,那达木德的观点也太过牵强,降低标准实际上根本照顾不了奶农的利益”,王丁棉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因为细菌群落与农民的养殖技术根本没有关系,不是农民做不到,而是企业的设施跟不上。因为牛奶在刚离开乳房的一瞬间,其菌落总数其实非常低,不过3000-5000个,最多也不过1万-2万个,而之后能达到200万个,主要是在牛奶离开乳房进入加工环节这一时间段造成的;同时牛奶刚挤出来后一个小时内也没有迅速将其从30多度降到4度,也就是说,造成细菌超标完全是收奶站等人为因素造成的。
“新国标将菌落总数提升到200万个,这样收购来的牛奶是没办法加工成质量好的低温巴氏鲜奶的”,王丁棉说,不过用来加工超高温杀菌的常温奶比较适合。据了解,中国常温奶阵营以伊利、蒙牛为代表;而与常温奶相对应的是低温巴氏奶,则以三元、光明为代表企业。
>>现状
行业恶性竞争依然存在
“中国奶业现状其实十分混乱”,王丁棉表示,三聚氰胺事件之后,整个行业并未达到整顿的效果,一些大企业还没有从中吸取教训,问题奶粉事件仍层出不穷。另一方面竞争也是非常恶性的。
“制定乳业标准,行业内引发争议是很正常的,但是如果出现一边倒的声音,就不正常了”,王丁棉表示,这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中国的奶业标准被伊利、蒙牛以及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等所左右。
“今年以来,中国又开始了史无前例的被称之为史上最严厉的‘清理门户’乳业大整顿”,王丁棉昨天说,按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在三聚氰胺事件前的统计口径,全国的乳制品生产企业拥有1800~2000家。而至今年3月底向国家主管部门申请重新认证审核的才有1176家,获得审核通过的有646家(当中包括前三家大企业的子公司196家,实际上保留下来的为450家)。
>>观点
呼吁政府尽快重新制定国标
“当年‘禁鲜令’未禁掉的结果和目的,在这一次的大清剿行动中都实现了”,王丁棉说,当年“禁鲜令”的要害,就是将新鲜有生命的“牛奶”,贬值为或视为无生命的“水”和奶粉、乳清粉、维生素、矿物质以及各种添加剂相混在一起的一堆化学混合物。如果当时“禁鲜令”执行下去,乳品加工企业将不会去收购高价的生奶,也不会去做巴氏消毒奶了,并且有可能采用奶粉加工还原奶。“禁鲜令”最终被宣告流产。
“但是现在看来,新的乳业质量标准的出台和清理门户实际上是‘禁鲜令’的继续”,包括王丁棉在内多个中国乳业专家昨天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很显然,原本想通过“禁鲜令”达到的目的现在都以这种方式和渠道达到了,这完全是不正当市场竞争。
“我们现在也正在积极呼吁,希望政府能尽快重新制定相关国标,从而与国际标准接轨”,王丁棉昨天这样表示。(记者 胡笑红)
谁“绑架”了国内奶业标准?
上周,从一个牛奶行业内部的研讨会上传出一位业内人士的爆料,“我国现有的奶业标准全球最低,主要是因为被个别大企业绑架”。据介绍,2010年4月,卫生部发布了“生乳”新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新国标规定的蛋白含量从1986年的2.95%,降到了2.8%,菌落总数则每毫升不超过50万下调至不超过200万,均为历史新低。
生乳当然不能直接饮用,在其加工过程中,以130多摄氏度高温瞬间杀菌制作的牛奶称为常温奶,60摄氏度到85摄氏度低温缓慢加热杀菌的是巴氏奶。“巴氏奶”和“常温奶”两大阵营互不相让,尽管巴氏奶是未来发展方向,但生乳细菌多自然需要高温消毒,因此,以我国目前饲养、物流、储存条件来看,常温奶占主导地位是必然结果。
代表巴氏奶的专家,炮轰中国乳业行业标准被个别大企业绑架,言之凿凿、掷地有声,但到底是最低“牛奶”标准,还是最低“生乳”标准,还是需要讲清楚。这则爆料是发自某“巴氏鲜奶发展论坛”,因此,听上去也更像是“巴氏鲜奶”和“常温奶”,不同乳业利益集团的争斗。
上周,有参与制定牛奶新国标的专家这样解释,中国奶业标准的制定是由现有国情决定的,考虑到农民散养奶牛的环境现状,按照2.95%国标来执行,许多牛奶都要倒掉。降低标准是因为“农业部做了大量的调研,从国情出发,照顾最大多数奶农的利益”。其实,把上述言辞翻译成“白话”,其大意就是,我国目前70%以上生乳原奶都来自散户小农,其中相当一部分原奶蛋白质含量达标有困难,菌落总数超标,按照以往高标准的要求,这些散户只有两个选择,要么把牛奶倒掉,要么重新加工。现有标准偏低,某种程度上也是国情说了算的结果。对于这一点,批评者不可不察。
“菜贱伤农”与“菜贵伤民”,正在我们的“菜篮子”中循环往复地上演。其实我们的“菜篮子”和“奶瓶子”中,存在着同样的弊病。不论是蔬菜种植,还是奶牛养殖,我国农业生产主体仍以小农户为主,他们缺乏资金、技术、市场信息……因此菜价如过山车,原奶则细菌多。
三聚氰胺事件后,建设奶源基地、走规模化养殖之路,成为业界共识。据了解,我国正在修编奶业振兴规划,奶源基地布局成为重要内容。公开承认落后的现状——新国标因此被部分人士评价为“有进步”。要想改变我国奶业标准偏低的现状,只能是先从改变落后的国情开始。亡羊补牢,犹未为晚,而勇于进步、改变落后现状则更为重要。(北京青年报 记者 樊大彧)
============================================
奶业振兴不能靠降低标准扶持
对乳品新国标的质疑声再次响起。日前,广州市奶业协会理事长王丁棉反映,中国乳业行业标准被个别大企业绑架,是全球最差标准。据悉,乳业新国标中,原奶细菌数允许最大值为每毫升200万个,而此前的标准是50万个。新国标过于偏向常温奶,导致巴氏杀菌鲜奶在我国液态奶中所占份额连20%都不到。(广州日报2011年6月20日)
乳品安全国家标准(生乳新国标)去年3月26日由卫生部公布后,曾在业内和社会上引起广泛争论。原因是,在生乳标准中,乳蛋白含量从1986年的每100克生乳蛋白质含量不低于2.95%降到了2.8%,菌落总数从2003年的每毫升50万调至200万,创“历史新低”。有人惊呼,“这简直是一夜退回25年前!”
虽说面对疑问,卫生部官员曾表示,乳品安全国家标准符合中国国情和产业实际。
说到生乳新国标下调,有专家解释说,国内奶牛泌乳期处于夏季,而夏季生乳蛋白质含量明显低于其他季节,标准调低更符合实际。还有,乳品新国标有利于生乳质量安全监管,生乳新国标整合了食品卫生标准、质量标准、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以及行业标准中强制执行的内容,体现了标准的统一性。
从国内产业来看,行业生产水平总体降低,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如果提高行业标准,一方面广大奶农将可能破产,另一方面,乳品终端产品价格会上升。但这是不是国内乳品业“自降身价”来制定行业标准的理由呢?
尽管主管部门希望下调标准来维护广大奶农利益和行业的发展,同时也能够给低收入群体提供低廉的奶品。但也应看到,当标准降低后,整个行业的产品将集体陷入低水平的困境,遑论行业的转型升级?从这个角度来讲,可能产生的负面后果也是显而易见的。如中国的乳品不可能与世界上的优质乳品竞争,也就无法走向世界,更无法创建自己的国际乳品品牌。从而导致国际市场对中国奶制品的评价再一次迅速下滑。
一个国家的奶业振兴,不可能靠降低标准扶持,只有高标准才能提升竞争力。生乳安全国标是奶品安全最重要的第一道安全门槛,如果国内的乳品生产都以低标准来要求,生乳的质量降低,必然导致乳品加工过程中产生新的漏洞和造假,并可能为低劣乳品肇事后推卸责任制造口实。如此看来,乳品新国标“自降身价”极易产生顾此失彼的不良后果。(中国青年报 吴学安)
中国奶业标准被指全球最低 常温奶存细菌
南京一超市卖的酸牛奶,加了不少添加剂。 陈郁摄
美国和欧盟的牛奶菌落标准是10万/毫升,我国是200万/毫升,被指全球最差;
专家更证实—— 好奶做酸奶,差点的做纯牛奶,再差点的做花生奶早餐奶……
日前中国奶协召开了“南方巴氏鲜奶发展论坛”,素有中国乳业“大炮”之称的广州市奶业协会理事长王丁棉对记者表示,中国乳业行业标准是全球最差标准;但又有人认为:中国奶业现状取决于国情,同时披露现行标准门槛低系因农业部顾及散户奶农利益。
惊爆
细菌数允许200万个/毫升——“这是全球最差的牛奶标准!”
按照我国最新奶业安全标准,蛋白质含量由原标准中的每100克含2.95克,下降到了2.8克,远低于发达国家3.0克以上的标准;而每毫升牛奶中的菌落总数标准却由原来的50万上升到了200万,比美国、欧盟10万的标准高出20倍!
牛奶国标全世界最低?
在我国现行乳业行业标准中,原奶细菌数允许最大值为200万个/毫升。“这是全球最差的牛奶标准,是世界乳业之耻!”广州市奶业协会理事长王丁棉炮轰。“这个标准是世界上最差、最低的标准,像有的大品牌的奶制品出口都退回来啦,只好出口转内销!”
低标准是为了照顾奶农?
对于王丁棉的这些说法,内蒙古奶协秘书长那达木德并不认可。作为卫生部修改牛奶标准的专家组成员,他认为中国奶业的现状要取决于国情。
他说:“我们国家72%牛奶都是散户饲养。北方绝大部分地区生产的牛奶,蛋白质含量达不到当初的2.95。这样会出现什么问题?乳品企业按照2.95国标来执行的话,这样的牛奶都要倒掉!”
同样,牛奶中的细菌总数上调,也是考虑到农民散养奶牛的环境现状:“养殖环境比较差,乳房炎的发病率也高。在这样情况下,定格200万,就能保证奶农生产合格的奶。”
常温奶难以杀菌对人有害?——专家建议选用巴氏奶
我国把在牛奶加工过程中,137℃高温瞬间消毒杀菌制作的牛奶称为“常温奶”;这样的牛奶与国际上普遍实行的60℃到85℃缓慢加热杀菌的“巴氏奶”形成了两大阵营。会上,没有任何添加剂的巴氏鲜奶,被中国奶业协会大力提倡。
建议选择“巴氏鲜奶”
农业部原副部长、中国奶业协会名誉会长刘成果指出,巴氏鲜奶没有任何添加剂,原汁原味,低温处理保持活性,营养破坏少,利于增强免疫力。“从未来消费趋势看,绝对是巴氏鲜奶,市场会越来越大。”
曾4次参与国家乳业标准制订的魏荣禄明确告诉记者,在现有标准下生产的常温奶,由于存在有害菌,显然不安全。魏荣禄说:“如果有害菌的话,200万里边,它的代谢产物是有害的,杀菌是消除不了的。
国情决定现状?
那达木德认为,“巴氏奶在中国发展了七八年,仍在30%的占比内徘徊,而常温奶仍占70%,这符合国情。”他说“巴氏奶在国际上占比约80%,但发展中国家则应客观分析。”
那达木德认为巴氏鲜奶与常温奶应分占中国市场。他说,巴氏鲜奶保质期一般为7天,而常温奶可长期保持,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适宜发展巴氏鲜奶,而二线城市及广泛的其他区域比较适合继续搞常温奶。 综合一财等
求证
中国乳业行业标准全球最低?这真的是为了照顾奶农的利益?对于这一惊爆消息,记者昨天采访南京一位业内人士刘坚(化名)。出乎意料的是,他对这种说法予以证实——
A
先证实“低标准”一说
用秸秆喂奶牛,牛奶质量能高吗?
对于中国乳业行业的标准降低,刘坚直言,这确实是个事实,在2010年以前,我国牛奶的标准是每毫升细菌总数50万个,而蛋白质是每百克2.95克。而现在的标准则将每毫升的细菌总数提高了150万个,而蛋白质含量却每百克降低了0.15克。
深谙国内奶牛养殖的刘坚说,和国外规模化奶牛养殖相比,我国目前超过70%的奶农都是散户饲养奶牛,然后由大企业组织收购。为了能够有一定的利润,奶农自然得缩减饲料成本,很多奶牛也就“营养不足”,要让这些营养不足的奶牛,产出高蛋白质含量的鲜奶显然是不现实的。因此在现阶段,如果把标准定高,散户牛奶都不合格;因此只能倒掉,这显然也不现实。
记者了解到,牛奶质量和许多因素有关,首先是饲料。我国奶牛饲养多用较低营养价值的玉米秸秆,纤维含量高而蛋白质含量低,高蛋白含量的苜蓿等优质饲料用得还不够;其次是在奶牛品种的选择上,比较注重产奶量,对乳蛋白率的重视不够;第三,季节对奶牛产奶有一定影响,夏天牛的饮水量大,饲料吃得少,牛奶的营养含量也会比冬天有所下降。
据记者了解,目前美国和欧盟的牛奶菌落标准都是每毫升10万,这个数量以下的,才是优质牛奶。国外有些奶牛专家甚至主张,牛奶菌落数超过1万/毫升,就应追查原因。专家告诉记者,美国、欧盟的菌落标准,我们并非完全达不到,现在有些企业生产的奶已经能达到每毫升10万以下,但散养户则比较困难。
专家也认为,从长远来看,适度的规模化养殖是我国奶牛养殖业的发展方向,能提高饲料质量、采用严格的机械化挤奶方式,让中国消费者喝上更有营养、更安全的奶。不过,他指出,这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改变。
巴氏奶确实比常温奶营养好
“理论上来说,巴氏奶的营养是要比常温奶要多些。”刘坚说,牛奶中含有几百种营养成分,其中最主要有乳钙、维生素、蛋白质等。而牛奶中的钙是一种活性物质,在65℃温度上就开始改变性质,90℃—100℃时是其敏感期,而超过137℃时,钙已经焦化,已没有吸收价值了。
巴氏奶则使用较温和的杀菌温度(60℃~85℃/15秒),而常温奶的消毒温度则在130℃以上,因此两者所保留的营养价值是不一样的。从未来消费趋势看,绝对是巴氏鲜奶,市场会越来越大。因此巴氏鲜奶,在世界众多国家市场占有率高达约95%。 陈郁 生命时报
B
又证实“好奶做酸奶,坏奶做饮料”
网帖惊爆:
发酸的奶做乳酸饮料
百度贴吧有一个被广泛转载的帖子,其中称:最好的奶,供到车间做酸奶(发酵型酸奶或搅拌型酸奶),因为不是好奶做不出来。其次,做纯牛奶,高钙奶之类的。再差的奶做花色奶即花生奶、早餐奶等。还有那些发酸的奶怎么办呢,当然不能倒了,做酸性乳饮料。
专家证实:
原料确实分等级使用
对于这个网帖的爆料,刘坚告诉记者:基本属实!
采访中,他反问记者:有没有注意到在超市销售的不同种类的牛奶价格是不一样的,有的虽然奶少但是其价格却并不低,这是为什么呢?刘坚揭露说,通常情况下有些牛奶厂,在选择原料的时候也会分档次使用,从而生产出不同种类的奶制品。
他举例说,往往最好的奶源,会供到车间做酸奶(发酵型酸奶或搅拌型酸奶),因为通常情况下,这些酸奶如果原料不好,是无法做出来的。其次差一点的原料,可以做纯牛奶、高钙奶之类的奶制品。再差的奶原料则会做成各种添加剂调和的花色奶,诸如花生奶、早餐奶、黑奶等等。这还不算,对于帖子中说的那些发酸的奶,确实有一些企业拿他做成酸性乳饮料。当然,口味上这种乳酸饮料绝对喝不出来是发酸的奶做的,反而非常好喝,但营养根本谈不上了,甚至还可能有副作用。 陈郁
■探访市场
鲜牛奶酸牛奶双歧因子奶乳酸菌……
喝纯鲜奶和原味酸奶就够了
昨天,记者来到南京一家超市的牛奶柜台,只见鲜牛奶、酸牛奶、双歧因子奶、乳酸菌……种类繁多的牛奶简直让人眼晕。
这和国外的情况严重不同:不管是在美国、英国,还是新西兰这样的产奶大国,记者有一个共同的体会,那就是他们的牛奶并不像国内一些牛奶那么浓稠,质感稀薄,却有着浓浓的“奶味”。在新西兰,记者曾在超市中随便买了一瓶全脂普通牛奶,包装上标明:蛋白质含量3.2克/100毫升,脂肪含量3.3克/100毫升。而加钙牛奶的蛋白质含量则高达5.8克/100毫升,低脂牛奶的蛋白质含量也在3.7克/100毫升。
“中国奶制品市场也可以说是最乱的。”刘坚表示,就他自己的感受而言,国内的奶制品完全是给这些企业弄乱的,很多企业并不是在潜心做好奶制品,而是一味地与消费者“玩概念”“玩包装”,然后再做广告忽悠消费者买新品。
“玩概念的做法实际上是‘玩火自焚’。”刘坚说,他也去过不少国家,国外的奶制品市场绝对没有国内这般“花哨”,简简单单的几种,让消费者明明白白地选购,因此国外一些发达的奶制品企业,到了中国,看到货架上如此多品种的奶制品都啧啧称奇不能理解。
他介绍说,无论牛奶饮品有多少,从营养角度上看,都可分为鲜奶制品和酸奶制品两大类。一般人在选用奶制品时,喝纯鲜奶和原味酸奶,营养即已足够,因其中不含人为增加的东西,安全可靠。
(责任编辑:秋彤)
2024-11-24
2024-11-24
2024-11-23
2024-11-23
2024-11-22
2024-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