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健康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新闻
“零”艾滋还得先给艾滋病“脱敏”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12-12-01 18:25:08 热度:1033

    新华网昆明12月1日专电(新华社记者侯文坤)12月1日,公众的视线又聚焦到了“艾滋病”三个字上。今天是第25个世界艾滋病日,当各地都号召全民参与,为“向‘零’艾滋迈进”努力时,消除歧视,给艾滋病“脱敏”应当是要迈的第一步。
    近来,艾滋病患者路边请喝茶;天津小伙隐瞒“艾滋”做手术;河南小伙建免费“艾滋公寓”……其实艾滋病在今日早已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医学名词,更成了公众意识上的一种“过敏病症”。就因为可能和“性乱”“吸毒”等不道德行为有关,艾滋病便与社会歧视捆绑在了一起,一当谈及,诸如鄙夷、恐惧、排斥、疏远此类的过敏反应便排着队走了出来,艾滋病就像一面镜子映射出社会文化中不合理的现状。
    诚然,艾滋病“非友”但也“非敌”,我国对艾滋病的防治也早已经从沉默中走出,相关的政策举措也正逐步从沉默中走出来。不过,要实现“零艾滋——零新发感染、零死亡和零歧视”——政策完善和救治水平的提高在当下看来恐怕还是长路漫漫。
    当其时也,为公众的恐惧、排斥等过敏反应“脱敏”,消除偏见,应当是亟需迈出的一步,也是迈向“零”艾滋的第一步。
    今年世界艾滋病日的副标题是“全民参与,全力投入,全面预防”。在对艾滋病闻之、谈之、处之色变的“过敏”社会中,要想形成全社会共同防控艾滋病的合力,彻底消融那层隔在艾滋病和公众之间的厚冰,断不是在12月1日这聚焦“关艾”的时刻,喝一碗“同情”的“茶水”、几句应景的呐喊和公益宣传的突然“涨潮”就足够的。
    往大了说,还得更大范围普及艾滋病知识、增加公众对艾滋病更细致、更理性的认识;而往小了讲,你我的一次鼓励、一个微笑,这都是一份温暖。走向“零”艾滋,是国家政策的承诺,公共卫生体系的承诺,更重要的是全民的承诺。放下原本的傲慢与偏见,将宽容内化成接纳的态度,将关爱外化成“不疏远”的自然举动,对艾滋病人的理解和支持又岂会是一时潮起而又归潮落?
    再“热闹”的艾滋病日或是再励志的呼吁也无法代替平常生活中一个友善的态度和举动,消除歧视,还需要你我共同为艾滋病“脱敏”。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中国老年保健协会银发经济办公室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