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专家论坛
当前位置:首页 > 专家园地 > 专家论坛
黄开斌:重塑健康观念 破解医改难题

来源:大众健康之窗 时间:2016-07-27 13:51:20 热度:921

北京百川健康科学研究院院长 黄开斌

    2016年7月16日,“大健康、大视野、大战略”——由红旗出版社出版的《健康中国-国民健康研究》图书首发新闻发布会在求是杂志社举行。《健康中国——国民健康研究》主编,《中国健康问题与发展战略研究》课题发起人,北京百川健康科学研究院院长黄开斌详细介绍课题和该书情况。子 然/摄

    尊敬的殷大奎部长、红旗社和时报社的领导,还有在座的专家、媒体界的朋友,我想今天是这一书的新闻发布会,我想就这本书要告诉大家什么,给大家做一个解读。
    首先这本书要告诉人们的是:为什么在我国国民经济取得快速增长和医疗卫生投入大规模的增加,而我们国民健康水平并没有提升,反而呈下降的趋势。还有就是为什么医改是如此的艰难和医患矛盾是日益尖锐。本书的前两章就是围绕这个问题来展开的。在此,这个问题的关键直指的医疗与健康到底有多大的关系?这也是我们在思考的,我们用“医疗”来打造健康中国的这一条路是否可行?
    那么这里提到的健康水平的下降,这个趋势到底成不成立?它体现在什么地方呢?我们认为:从人的生、长、壮、老、死,也就是整个生命的全过程,每个阶段都有所体现。首先,生殖健康所表现出来的是出生率缺陷以及生育能力的下降,就是很令人堪忧的一件事情,书中已阐述了。第二个,从青壮年的亚健康状态以及猝死情况很是普遍存在,那么中老年人的慢性病以及早衰的现象是非常严重的,在生命的终点,我们盲目的就医,没有质量的活着,以及对死亡的恐惧,这些都反映了我们对健康的理解的不到位,反映了国民健康整体情况都不是很佳。
    那么影响国民健康的因素,本书从三个方面阐述的,一个是生活方式,第二个生存方式,第三我们提出一个医疗方式,这三大因素,其中生活方式主要表现在人们的生活富裕了,所以富贵病,也就是现在的慢性病、三高症等等多发了。那么生存方式主要表现的生存环境的恶化和各种饮食的污染带来的健康问题也很严重;尽管环境保护已引起重视,但,怎么去适应环境的变化没有引起重视,我们光知道去改变环境,为什么不改变我们自身的适应能力呢?以及我们的健康建设这块儿为什么不去做。第三、重点要说的是医疗方式造成的健康问题,我们的研究认为:医疗方式比前两者,也就是比生活方式和生存方式还要大,因为,医疗在治病的同时,又在致病,更主要的是面对当今爆发的慢性病和亚健康,以及老龄化的到来,我们用医疗方式去盲目的应对,其结果不是“雪上加霜”就是“火上浇油”。所以,我们认为:现代医学和医疗方式的缺陷是造成当今健康危机的主要原因。
    第二个方面,本书要告诉人们的是应对之策:也就是本书的第三章,应对的策略,这也是本书或者本课题的核心内容所在,它是从“健康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及产业)”四个方面,即健康道路的重新选择,健康学科理论体系的创建,健康政策保障体系的完善,制度和文化以及健康产业体系的设计规划等方面提出了的大胆构想。
    健康道路是什么?我们强调要把“与疾病作斗争为纲”的医疗卫生之路转移到“以健康建设为中心”的医养强生的健康发展道路上来。我们现在面临的最大健康问题不是传染病了,而是慢性病,是自身健康机制的紊乱和健康能力的不足,所以建设和提升自身健康是尤为重要的。不只是用医疗来防病治病,更应该是用医养来强身强健。
    可见,已不再仅仅是一个“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问题了,而是应包括医疗体制改革在内的更大范畴的,包括医学模式,医学教育和医政管理体制等方面大医改了,或者说是整个健康保障体系的改革和创建。为此,本书创建性的提出了可以解决医改这个世界性难题的“大医改”思路。
    再要说的是健康理论:我们认为人类为了健康而发展了“医药学”,以至于现在是“医统天下”,什么都是谈医,那为什么不直接发展健康学?大家已都知道:“医药学”只是防病治病的,对于健康的作用和贡献只有8%。与此同时,还存在医疗和药物的危害健康问题或用药安全问题。那还有92%的可大有作为的领域怎么就没有人去考虑和做呢?
    我们的老祖宗提的是《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针灸甲乙经》等,这些都是“经学”,而不是什么“医学”或“医经”,到了明代的李时珍仍还是《本草纲目》而不是《中药纲目》。如今怎么就变成了中医、中药了,这无非就是为了应对或对抗“西医和西药”而设立的吗?还争论不休了一百多年,进而也掉进了防病治病的医学和医疗的陷进里了。
    对此,我们明确提了在各种医学基础上要整合创建健康学术体系和技术体系,才能有针对性的帮助建设促进健康,因为我们认为健康的源泉和根基绝对不是来自对健康的防治和镇压,而是来自对健康的帮助促进,来自于对健康自身的治理建设。虽然说疾病是健康的敌人,但对付敌人的最好办法是强大自我,故:建设强大健康是防治疾病和发展国民健康事业之本。
    所以,书中强调加大健康学科基础的研究,优先发展脊柱健康学、脏腑健康学和心性健康学,即从形体、气血、心性三方面专业的分科,提出加强交叉学科研究,融合经济、文化、社会、传媒、自然科学等领域,应该创立象健康经济学、健康传播学、健康管理学以及健康工程学等等新型学科。同时也应该加强健康专业人才的培养,以前的医学院校所有培养的都是应对疾病,抗击疾病的白衣战士,我们建设健康的蓝衣工士基本上没有这样的人才,所以,建议建立各级各类的健康职业技术学院,创办中国健康大学等等的机构。
    再就是健康制度:我们的制度应该如何?我们现有的健康制度和法律是碎片化的,甚至说残缺不全的或基本不存在的,我们只有医疗卫生法和食品药品法等。们研究认为:应该制定《国民健康保障法》来统领相关医药食品和医疗卫生法规,并确保国民健康建设与国家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应让经济建设服从健康建设,即要以有利于国民身心健康成为国家一切建设和发展的最重要体现。
    从行政管理上,我们建议应该在现有的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的基础上建立国民健康委员会,全国和地方人大与政协应设立“健康工作委员会”,作为协调议事机构。建议设立“国家健康部或健康委员会”,各省市县的卫生局可以改为健康厅、局,重新确定新的健康行政部门的职责、权限,承担建设和促进国民健康工作的具体责任。
    另外,我们要建立多元化的健康体系并行机制,建立由医养强生促进体系、医德厚生推进体系、医疗卫生保障体系、生存环境保护监测体系、社会法制规范和谐体系、食品药品监管体系等构成的多种体系化的运行模式。创建以个人健康档案信息系统为核心的国民健康智能系统,促进全民健康公平。
    再一个,我们建议应该建立健康影响综合的评价制度,为什么要建立这个?我们认为:应该应把“健康”作为制定、实施和评价国家政策的一项重要指标,建立“一切政策法规体现健康”的运行机制。即在制定各项规划、审批实施之前,要对其给国民健康和生命安全可能造成的危害进行调查、预测和评价,并提出相应对策。对于可能给国民健康造成影响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项目等应予以一票否决。
    至于健康产业要做的是:加强健康教育,重塑健康文化理念。转变过度依赖医学、医疗和医药的疾病防治思想理念,培育自觉、自主和自强的健康观念。应让健康文化创意产业先行,增加提升国民健康文化素养的政府资金投入,将健康文化建设、保障健康生活方式的资金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创建大健康产业体系。它分为健康基础产业、健康支撑产业和健康服务产业三个部分。其中,健康基础产业在大健康产业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主要包括生殖健康、健康文化、健康农业、健康生态环保以及健康研究业、健康人才培养业、健康餐饮业、健康监测业、疾病防控业等。
    健康支撑产业是对大健康产业整体效能起重要支撑性作用的产业群体,其未来产值占大健康产业的较大比重,主要包括健康及相关技术产品研发和产品制造业,以及提供金融、保险、技术和信息支撑配套服务的延伸产业等。
    健康服务业是整个健康产业的龙头产业,对健康产业链和价值链具有主导性、带动性作用,主要包括医疗健康服务业、医养健康服务业、生活健康服务业以及相关服务贸易业等。而医疗健康服务业应作为一种特殊的产业,如同军工产业一样,应有国家主导,不可以市场化的。
    设立健康产业分类专项。不能把发展大健康产业特别是健康服务业简单理解为发展医药卫生产业。建议建立大健康产业在国民经济统计中的分类专项,甚至未来可单立国民健康统计。或者未来应用“国民健康统计”来统领“国民经济统计”,因为国民经济建设应服从于国民健康建设。
    这些是第二个要告诉大家,就是本书三章告诉我们从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及产业做了系统阐述。
    第三,这本书要告诉大家的就是:怎么具体做的问题,也就是本书的第四章,这里面设计有几个产业模型,一个是健康文化产业,这种创意思路和创新模式的想法,我们用了一个专节表述的。第二个,就创新的健康服务业态做了一些设计,主要包括脊柱健康服务产业模型,还有慢病康复服务产业的模型,以及健康养老服务产业,还有一个智慧健康服务平台这种业态。第三个,建设健康协同创新园区,现在大都是叫医疗园区,不是真正的健康园区。还有全民健康系列工程,也是我们作为未来的实践。
    最后我想要说的是:本书在其前言、绪论、各章小结和最后总结部分,都分别提出很多全新的概念,还有一些创新性的理论观点,所以大家看这本书的时候,如果时间不允许,可以挑着看看这些东西。我们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对概念和观点做了系统的梳理和辨析廓清,有些观念甚至是颠覆性的。我们的愿景是:重塑健康观念、破解医改难题、调整健康道路、创新健康体系、引导健康产业、建设健康中国。
    在此我个人认为:人类的健康问题不是什么医疗的根本性问题,而是健康的根本性问题,是我们的健康道路选择错了,还有健康理论和制度的基本缺失了,以致其健康文化和产业服务掉进医疗治病漩涡;所以,我们在医疗体制上所进行的发展和改革是徒劳无益的。我们在医疗上投入的越多,错的可能越多。故亟待创新思路、创新体制和创新健康发展道路等。
    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基本的竞争力是健康,如果连健康都没了,那我们还拿什么去和别人竞争呢?我们中华民族在离不开“鸦片”的时候,灾难就开始了,同样,如果当我们这个民族过度依赖“药片”的时候,我想大难也将临头了。所以我觉得建设强大健康比预防疾病更重要。所以,建设强大健康远比预防治疗疾病更重要。不过,要建设强大健康,就得要有系统的健康学理论和方法,所以,当务之急是要加强健康学的基础研究和人才培养。
    总之,建设建设中国,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胡维勤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