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医院在线
当前位置:首页 > 医院在线
一位普通平凡的医务工作者:“我的母亲”

来源:大众健康之窗 时间:2012-06-25 08:53:27 热度:10709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本文写于2007年的母亲节前,一个医务工作者子女对母亲的祝福,每次读这篇文章眼睛总是含着泪水,今天,再次以此文向辛勤工作奉献了一生的老一辈基层(特别是农村)医务工作者(乡村医生)致敬。


2-2.jpg


  多少年来,一直想写我的母亲,但是,一提起笔却无法开始,我的思绪很乱,不知如何从头写起。今天终于鼓起勇气,拿起了笔,写我生我养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姓钟,是一位普通平凡的医务工作者,人们都尊称她为钟老师。她和蔼慈祥,与天下所以母亲一样有一棵善良的心。


  母亲是六十年代的公社医院医生,从她参加工作到退休,三十多年里,她把她的全部精力都奉献给了医务事业,如今她已退休在家,但是她的病人却依然离不开她,不少病人到家里请她看病,开处方,病人说:“请您看病花钱少,又管用。”还有的病人祖孙三代就认准了我的母亲,都到我母亲那里看病,更有甚者,远隔几百公里以外的病人也慕名而来。


  我母亲不是教授,也不是专家,她是在卫校学习后开始从事医务工作的,她主要从事妇产科方面的工作,但是由于地处农村,医务人员少,所以她不得不请教一些老中医前辈,通过自学,她学会了中西医处方。


  那个年代(六七十年代),医生不是天天坐在医院等病人的,而是天天去乡下生产队,进行疾病知识宣传,计划生育宣传,给生产队的社员检查身体,打预防针。那时由于落后,不用说乘汽车,连自行车都没有,每天下乡都是步行,整个公社方圆几十公里,找不到母亲没去过的生产队。那时的医务工作者不知道什么是报酬,只要上面安排下来,就一心一意去把工作做好,那股忘我工作的热情在现在是很少见的。


  公社医院不大,医务人员也不多,总共有五六人,所以,那时出现了赤脚医生,和公社医院的医生一起走乡串户,他们走到哪都受到了生产队长和社员们的热烈欢迎。


  我们的家就是病人的食堂


  公社医院条件非常有限,经常有病人来住院,由于社员们都很穷,根本没有钱去公社食堂打饭,虽然一顿饭只要几分钱。这几分钱对于那时的农民来说,比现在的几千元都珍贵,它将维持一个农村家庭是否有油盐酱醋的问题,是否有钱让自己的孩子交上学费的问题。所以来医院住院的几乎都是自带米粮,自己做饭,而饭里放点盐就是菜了,条件好的带点家里自己腌制的泡菜或豆瓣酱。由于医院没有专门的食堂,病人一般就在医院外面挖个坑埋锅做饭。母亲看到病人做饭条件太差,后来就让病人到我们家里做饭了。快到用餐的时候,母亲通常情况让病人先做饭,如果缺什么作料之类就用我们家的。病人做好饭后,我们才开始做饭。就这样,只要有病人来住院,几乎都在我们家做饭。因为只有我们家是常住在医院的。其他的医生有时住在医院,有时回农村的家中去了。就这样,我们家成了那时病人的食堂。当然病人对我母亲的感激那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


  母亲经常深夜出急诊


  我母亲所在公社医院离区县医院都很远(那时没有交通工具,只有走路,所以感觉路程很远),而病人往往不到生离死别的情况下,不会去看病,因为他们根本看不起病,所以不敢去看。由于医院一般晚上只有我母亲在,所以母亲经常在深夜拿着手电筒和病人家属一起走着去出急诊。在我记忆当中,已记不清有多少次晚上深夜出急诊,印象最深刻的是好几次在大年三十晚上,我们一家人团年的时候,母亲被病人家属请去出急诊接生。母亲顾不上吃团年饭,一听病人家属说病情严重,有可能危及产妇生命安全,二话不说,放下手中碗筷马上就走了。还有在大年三十晚上我们睡梦正香的时候,听见母亲被病人接去出急诊。母亲就是这样,不论何时,只要病人需要,她就会毫不犹豫地帮助医治病人。我们做子女的经常劝母亲不要太累,让病人家属把病人送到医院,母亲却说:“人命关天,不能不去。万一病人在送往医院的途中大出血,母子的生命都将不保,农村人又不懂怎样护理,如何放心得下,救死扶伤是我们医生的职责。”只要我们有一个理由不让母亲去,母亲就有三四个理由反驳我们。后来,农村人买得起自行车了,病人家属就用自行车来接母亲出诊。


3-3.jpg


  母亲经常照顾那些无钱看病的人


  母亲就这样在公社医院一干就是几十年直到退休。母亲经常教导我们要助人为乐。很多农村人找她看病,对于那些很穷的农民她总是降低挂号费用,或免收挂号费用。而且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按时吃药,药吃完再到医院复查,同时告诉病人在病没有好之前应该注意的事项,比如多休息呀,忌冷水呀,忌陈油之类的,这样可以使病情好得快些。母亲所在的公社医院是集体单位,少收或免收挂号费将直接意味着母亲的工资收入减少。母亲当时的工资收入只有几十元钱,父亲参军转业到了工厂,由于当时农村分土地,他放弃了工人的铁饭碗,到农村当了农民,每年只有给生产队挣点工分,哪有钱啊?而我们姐弟四人都是城镇居民,没有土地,要上学,要吃饭,全凭母亲一个人的工资养活我们家六口人,有时还要照顾农村中外婆、舅舅、姨娘们,可想而知是多么艰难,压力是多么的大啊!我们姐弟四人平时都利用寒暑假勤工俭学来挣点学费钱,但母亲还是给予了这些贫困的农民无私的照顾。母亲常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多做好事会有好报的。”


  好心有好报。是的,我们家每年过春节的时候,家里总是堆放了吃不完的蔬菜,这些都是病人送的,母亲无法拒绝病人的盛情,他们说:“钟老师,感谢您,您是我们的救命恩人,过年了,没有别的送给您,这些菜是不花钱的,是我们自己种的,希望您不要嫌弃。”因为母亲知道如果不收下,他们会认为你瞧不起他们。即使到现在,只要逢年过节,我们家总会收到不少的礼物——绝对绿色的,无污染的蔬菜。


  乡村医生迎来远方病人


  母亲凭着多年的经验,用普通的处方医治好了许多不治之症,特别是不孕不育的夫妇,吃完母亲的药和母亲介绍的方法,都有了生育。母亲看病从来不自夸,而且几乎是药到病除。母亲凭着病人的口碑,她的医术传到了外乡县,几百公里外的人来到了这乡村小医院看病,这是谁都不会信的,但这是事实。通过母亲中西医结合治疗,病人都得到了康复。


  五十元一月的退休工资都无法兑现


  工作几十年了,母亲终于到了退休的年龄。由于是集体单位,退休后,母亲每月只能领到五十元的生活费。母亲奉献了毕生精力,到退休了只能领到五十元的生活费,这是多么不公啊!五十元能做什么?买衣服?买一桶油?交房租水电?吃饭?……但是就是这五十元的生活费,居然每月都无法领到。


  随着我们姐弟长大,都参加了工作。由于家庭困难,大姐、二姐刚满16岁就参加了工作,他们两人也成了医务工作者,大姐在市人民医院当护士,二姐在区医院工作,而我下海闯到了首都,原本从小就不打算从事健康事业的我,现在居然也从事了健康事业,只有弟弟例外,他终于没有进入健康事业圈子。我和弟弟都远离家乡在外工作,家里就只剩下年近七十的父母双亲,父母两人都患有病,母亲是常年劳累过度腰痛,父亲是三叉神经痛,只有二姐与父母最近,可以照顾二老。


  母亲没有领到五十元的退休工资,很长一段时间后我才知道。让母亲去找单位,母亲说上边没给钱,医院就不发,反正早晚会发的,不要给单位找麻烦了。国家三令五声说不得以任何理由拖欠离退休人员工资,为何到我母亲这里却出了问题呢?我当时一听就急了,就给当地主管单位卫生局局长打电话了解情况,卫生局局长说这事要找财政局,于是我又找到了财政局,问什么原因?财政局说我们是一次性把钱付给了其所在地的镇政府,我又给镇政府打电话,镇政府说上面没有拨款下来。就这样反复折腾,眼看就到大年三十了,而我母亲每月五十元的退休工资还没有着落。这次我是真的急了,大姐在当地想办法,又请人吃饭,我在北京电话威胁,如果在年三十我母亲的退休工资还领不到的话,我就通过媒体报光。这次总算有了眉目,原来这笔钱被镇政府挪用了,镇政府的人答应在年三十送到,可是到了年三十这天,还没有反应,我可急了,我说如果今天退休工资送不到我母亲手中,明天就见报。年三十晚上八点左右,父母终于给我打来电话,说钱已送到,并让送钱人钱一送到,就立即给我通了话。我们的努力总算没有白费,我也放弃了通过媒体报光此事。据了解,这次不光我母亲没有领到工资,与母亲一样退休的老医生都没有领到每月仅五十元的退休工资。


  通过此事后,我非常难过,母亲辛苦奉献了一生,没想到退休后连该得到的仅有五十元的退休工资都领不到,这是为什么?人和人的差距就这么大么?


  现在母亲所在医院由集体单位转成了全民单位,退休工资由五十元涨到了千多元月了,母亲非常高兴,国家还是想着我们离退休职工的。


1-1.jpg


  我母亲就是这样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医务工作者,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医务工作者,她心中想着的始终是病人。就在她到北京来我这里的一段时间,她的病人给她打了几次电话,她就马不停蹄地又赶回了老家。


  母亲是平凡的,母亲又是伟大的。在母亲节来到之际,谨以此文献给我伟大的母亲。献给终身为基层(特别是农村)工作的老一辈医务工作者。


  最后说一声:母亲,您辛苦了!


  愿天下所有的母亲都健康,快乐,幸福,长寿。


  愿天下所有的老一辈医务工作都健康,快乐,幸福,长寿。


  (本文因写作时间原因略有改动)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胡维勤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