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光明日报 时间:2014-08-06 13:46:41 热度:1874
震中龙头山
已经来晚了,不能再晚了!心中只有一个目标:尽快到达震中!
8月5日清晨,7点,昆明,望着浓雾笼罩的长水机场,期待着那架飞机穿云破雾尽快到达灾区。
10点,昭通,记者一下飞机就赶往鲁甸。宽阔的昭鲁大道已经被辟为救灾专用,一路上,运送救灾物资的货车以及军车、警车擦肩而过。快点,再快点!越接近灾区,心越跳得厉害。
11点,鲁甸,平静的空气里充满了凝重,一辆辆救护车呼啸而过。整个县城成了一个救灾车辆的大本营。由于通往震中龙头山镇的道路被数次滑坡阻断,很多车辆都被迫停在路边。正在犯愁,路边几个骑摩托的年轻人主动招呼:“你是要去龙头山吗?我们正要去,上车吧!”
从鲁甸县城到震中有60多公里,11点30分开到一个叫沙坝的镇子。一连两次余震,砂石“哗哗”地扑向道路,摩托车也不敢继续前行了。还有8公里到震中,人们拎着箱子、背着背包徒步往前赶。行走的人群出奇地安静,他们中有救援人员、军人,还有地震之后赶着回家的人们。滑坡还在继续,挖掘机还在轰鸣。8公里的山路充满危险,却挡不住救人与回家的渴望。
接近正午,一场豪雨让赶路的人变得更加沉默、脚步也更加急促。午后1点,在地震发生近33个小时后,记者终于赶到了震中龙头山。
老街!老街!老街!
龙头山镇在一片河谷当中。穿过一个叫骡马口的垭口,几乎被夷为平地的龙门山镇老街让人触目惊心。一排排民族风格的民房只剩下断裂的粉墙和满地的黛瓦。虽然已经过去30多个小时,可不时还有伤员和遗体从废墟里抬出。
75岁的石兰英老人在废墟边缘寻找着什么,她指着废墟中间,泪流满面:“我孙女今天上午才挖出来,没得了,不满15岁啊!”老人的儿子守在旁边,他告诉记者,除了侄女外,一家人都还平安。龙头山镇龙泉村的村民马永贵告诉记者,龙头山镇的主要农副业就是种植花椒,而8月3日16点30分地震发生时,很多人正在地里收花椒。“扯花椒救了不少人啊!”地震中,马永贵的房子只是轻微开裂,但住在龙头山镇老街上的钟庭波一家就没有那么幸运了。房子全部垮掉了,他和弟弟一家住在临时搭建的救灾帐篷里,米、油、菜、腊肉以及方便面等食品码得整整齐齐,“吃穿都不缺,就是自来水断了,用水不方便,这是现在最烦恼的。”正说着,另一位村民招呼钟庭波到广场去领矿泉水,记者了解到,随着救灾道路的改善,物资正源源不断进入灾区,分发到受灾群众手中。
搜救在继续
龙头山镇的龙泉中学是抗震救灾的临时指挥部,武警、医疗、公安、电力、金融等机构有条不紊地在抗震帐篷中运行。
云南边防武警总医院的李学同队长向记者介绍说,地震之后的72小时是黄金救援时间,各路医疗队还在震中以及光明村、火德红村等地搜救被困人员。记者看到,在龙头山镇老街的废墟上,消防队员、武警战士还在不断搜索,被雨水淋湿的搜救犬跑来跑去。参与救援的王文良医生告诉记者,3日下午5点,各路医疗队伍就开始陆续赶到震中区域,记者看到,重庆大坪医院、泸州、宜宾、毕节等地的120急救车都在老街旁待命。
由于震后灾区下了几场暴雨,滑坡泥石流不断发生,在龙门山镇的龙泉村、光明村等地形成了数个堰塞湖,这些已经成为目前灾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最大威胁。龙门山镇通往光明村堰塞湖的道路上,一个数万方的泥石流把工程机械和车辆死死卡在路上。一辆大型挖掘机勇敢地驶上不断落石的陡坡,搬开土石,仅仅1个小时,道路被抢通了。记者走到挖掘机司机旁,跟他攀谈起来。他叫胡建能,27岁,这位胆识与技术俱佳的师傅曾在汶川抢修公路两个月,这次他从昆明来到鲁甸完全是义务救援。路通了,几位穿着“曙光救援”服装的志愿者主动协助武警指挥车辆和行人,这支来自厦门的救援队连夜驱车来到灾区,队员贾义朋告诉记者,像他们这样的专业救援队在灾区还有不少。
(本报龙头山8月5日电 本报记者 吕慎 任维东 赵洪波 刘茜)
(责任编辑:秋彤)
2025-01-21
2025-01-21
2025-01-20
2025-01-20
2025-01-20
2025-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