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医院在线
当前位置:首页 > 医院在线
“从大家眼里,我看到的只有真诚”

来源:健康报 时间:2014-06-06 10:59:36 热度:456

本报特约记者 弓 滟 通讯员 郭 飏

钱叶勇主任到病房看望肉孜母子俩,给他们加油打气。弓 滟摄

  年轻的维族教师肉孜·库尔班不幸罹患尿毒症,辗转求医,面临绝境。在总参谋部总医院,肉孜的健康牵动着医护人员的心。他们掏出热情和真诚,用精湛的医术帮肉孜成功换肾,用细致的关爱助这一家人渡过难关。
  在总参谋部总医院成功接受肾移植手术的肉孜·库尔班身体已基本康复, 很快就要和母亲、妹妹一起出院了。在过去9个多月的时间里,他的健康安危牵动着医护人员的心。这一次就医,也让他切实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和真情。
  下了火车,肉孜在当地医院被确诊患上了尿毒症
  肉孜·库尔班来自新疆喀什地区。那里80%的居民为维吾尔族,其中有90%不会说汉语。为提高当地汉语的普及率,政府在学校设置了维语和汉语双语教学班。肉孜·库尔班是喀什地区麦盖提县第三中学双语班的一名物理老师。
  麦盖提县第三中学地处乡村,学生都是周边村镇农民家的孩子。这些土生土长的维族少年都梦想着有一天能走出去。乡村中学生活条件相对艰苦,肉孜一个月的收入满打满算也只有3000元左右。尽管如此,他从没有过怨言。身为农民的儿子,他深知教育是改变这些孩子命运的钥匙,而自己则是帮助他们找到这把钥匙的一盏烛灯。从2010年参加工作以来,肉孜帮助很多学生走出了新疆,这让他很有价值感。
  2012年9月,由于工作成绩突出,肉孜被学校推荐到北京教育学院进修。肉孜头一次走出新疆,来到祖国的首都北京。一年的学习,让肉孜的汉语突飞猛进。更重要的是,他对汉族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对如何维护和促进两个民族的关系有了自己的见解。
  2013年7月,肉孜踏上返回喀什的列车。就在这次漫长的返乡之旅中,他突然出现了周身浮肿和颈部疼痛的症状。这不禁让肉孜联想起大学时代,他的一位同学患上尿毒症的情景。当时,肉孜照顾了这位同学4个多月,同学的症状与他现在很像。这个念头只在脑海中一闪而过,就让肉孜万分恐惧。不单单因为疾病本身,而是他同学的经历让他深知,得了这种病不仅会给家人带来沉重的打击,还会使原本就贫困的家庭倾家荡产。
  然而,命运有时就是这般残酷。
  下了火车,肉孜在当地医院被确诊患上了尿毒症。
  “那时的我好像是站在绝壁之上,脚下是万丈深渊,身后没有退路” 
  肉孜是家中长子,他还有两个妹妹,一个正在读大学,另一个大学毕业刚刚工作准备结婚。肉孜的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靠种地和饲养家畜辛辛苦苦把肉孜兄妹三人拉扯大。
  “我们兄妹三人长大成人了,父母终于可以享清福了,可我却得了这个病。”肉孜的言语中充满了对父母的愧疚,他把得病怪罪到了自己头上。
  肉孜的父亲把家畜都变卖了——这是他们家赖以为生的根本,将一张20万元的银行卡交到肉孜手里。这也许是这位维族老父亲能为儿子做的最后一件事了。肉孜的母亲布祖热·阿布迪克里木每天以泪洗面。“看到妈妈的眼泪都快流干了,我很难过,我也很害怕,经常躲起来偷着哭,不知道今后该怎么办。”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肉孜一脸酸楚,哽咽着说不下去了。
  肉孜所在的县城根本不具备治疗尿毒症的条件。辗转来到乌鲁木齐的医院后,医生告诉他,在这里可以透析,也可以做肾移植。从喀什到乌鲁木齐有1000多公里的路程,肉孜无法坚持每周透析,肾移植成为他最后的希望。可是,一旦移植失败,他知道自己将再也无法见到父母、妹妹和他那些可爱的学生。想到这里,肉孜感到了绝望和无助:“那时的我就好像是站在绝壁之上,脚下是万丈深渊,身后没有退路。面前仅有的一座独木桥,也是通往未知的黑暗……”
  进手术室之前,肉孜用维语喊了一声“妈妈”,就哽咽得说不出话来  
  为了寻找生存的希望,肉孜开始在互联网上搜索国内能做肾移植手术的好医院。最后,一组数据吸引了他:“总参谋部总医院做肾移植例数全国第一,移植患者术后生存10年以上的占80%,生存时间最长的达到了50年。”肉孜似乎看到了希望,眼前的羊肠小道也变得宽阔起来。他立刻拨通了北京教育学院老师的电话:“能不能帮我挂个号?”
  北京教育学院的老师得知这一情况,立刻前往总参总医院全军器官移植研究所,找到了泌尿二科钱叶勇主任。3460公里外,一位普通维族教师的求助之声传到了北京西郊这所医院。医院领导立即行动,为肉孜开设绿色通道,优先安排他入院检查治疗——医院要尽力救治这位维族教师。
  2013年9月,肉孜住进总参总医院肾内科接受透析。他远在喀什的家中也酝酿着一个重大决定:他50多岁的母亲布祖热·阿布迪克里木决定捐肾救子!做这个决定之前,两个年轻的妹妹都表示要给哥哥捐肾。最后,还是谁都没有拗过母亲。
  在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之前,母亲的决定让肉孜彻夜不眠。他眼前浮现出自己还是孩童时,母亲早出晚归牧牛放羊的场景。3个孩子渐渐长大的过程,就是母亲早早老去的过程。他多么希望能让母亲在有生之年享受一些平凡人的快乐!但母亲却说:“我已经老了,但我的儿子还年轻。他是一名双语教师,对国家还有用。这是我唯一能为孩子做的事情,我要让他活下去。”
  为了让母子俩待得安心,医院特别安排了清真灶。年轻的护士虽然听不懂这位维族老妈妈在讲些什么,但她们愿意每天用友善的微笑和她听不懂的汉语问候她。
  2014年5月4日,医院为肉孜实施了肾脏移植手术。进手术室之前,肉孜用维语喊了一声“妈妈”,就哽咽得说不出话来。母亲微笑着拉住儿子的手,像肉孜小时候那样,把他的手放在自己手里紧紧地攥着,许久才放开。
  手术后,肉孜在ICU接受了几天观察。这几天最难熬。儿子和母亲彼此之间的牵挂,让医护人员也跟着揪心。他们成为这对母子之间的信使,学会了最简单的维语加上比比划划,在他们之间传递平安。看到肉孜一天天好起来,病房里从上到下都很高兴。
  “我们多么幸运,在离家乡这么远的地方遇到你们”
  肉孜病情平稳转入普通病房后的第四天,恰巧是“母亲节”。护士特意买了鲜花和巧克力,代表肉孜送给他的母亲,还争相搂着老母亲照相。这让正在康复中的维族老妈妈特别高兴,她让儿子赶紧翻译她想说的话:“我们多么幸运,在离家乡这么远的地方遇到了你们!”医院院长张聪和政委杜福胜也到病房看望了肉孜,并陪同他的母亲免费做了细致深入的健康体检。
  从发现患病到接受手术之前,肉孜在当地治疗、透析、服药花费很大,肾移植的费用、后期的用药检查等,已经远远超出这个家庭的承受能力。了解到这个情况,医院不但减免了肉孜母子的医疗费用,还发动全院医务人员和中央民族干部学院的同志一道为这对母子捐款。
  住院期间,除了母亲的陪伴,肉孜的学生也成为他重要的精神支柱。一个电话、一条微信,都是鼓舞肉孜勇敢坚持下去的动力。为了不让学生担心,肉孜没有告诉他们自己在医院接受手术,而是编了一个善意的谎言,说自己一直在北京培训。
  在肉孜接受治疗的前前后后,最令他感动的是那么多素不相识的人对他们这个维族家庭的关注和帮助。肉孜说,他家有15亩地租给了一户汉族人,听说肉孜患病后,这户人家一下子把几年的租金都交了,还每个月打电话来问候肉孜。在这位维族老师眼里,维汉两个民族没有界线。在他们村里,相互间就这样走乡串户,跟走亲戚没什么两样。而在北京的医院,他更是感受到了医护人员对他的格外关照。“从大家眼里,我看到的只有真诚。”肉孜说。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胡维勤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