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市场纵览
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园地 > 市场纵览
中药材种植再不抓就晚了

来源:生命时报 时间:2014-02-18 17:31:25 热度:706

本报记者 江大红

  近年来,在绿豆、大蒜、生姜等农产品价格上涨,并被网友戏称为“豆你玩”、“蒜你狠”、“姜你军”后,中药材也因频繁涨价有了新称呼:“药你命”。东阿阿胶10年涨价12倍、一副中药至少涨十多元……一向以价廉为特色的中药,也让人发出“越来越吃不起”的感慨。本期,《生命时报》记者专访中国医药质量管理协会副会长郭云沛,全国人大代表、承德颈复康药业集团公司董事长李沈明,请他们解读中药材涨价背后的深层原因与影响。
  中药材减少,价格水涨船高
  生命时报:中药材价格近些年不断上涨,对此,你们有什么感受?
  李沈明:作为一家中医药企业,我的感受也非常明显。举例来说,十几年前,一公斤全蝎的价格是两三百元,现在涨到1700~1800元;一公斤党参的价格由20元左右涨到100元左右。我从事中医药工作35年,印象比较深的是,从2009年开始,中药材价格涨幅加快。更严重的是,不是少数品种在涨,而是一两百种产品都在涨;不是短期内价格上涨,而是连年不断上涨。
  郭云沛:我看到一组数据,有人对2013年中药材市场上600个畅销品种跟踪回顾发现,涨价品种占了总调查品种的20%左右,其中涨幅在100%以上的有11个,个别涨幅高达460%。可见,涨价很普遍,涨幅也很大。
  生命时报:导致中药材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李沈明:我认为主要有3个原因:一是生态环境变化直接导致一些动物药产量减少,如全蝎、水蛭等,必然导致价格上涨;二是受社会大环境影响,近年来各类农产品、原材料价格都在上涨,有机肥、土地租金等都在上涨;三是劳动力成本增加,农村外出务工的人增多,导致部分中药材无人采挖,从而增加了成本。有报道说,贵州省施秉县的太子参采挖,劳动力成本已由每人每天20~30元涨到50~80元。
  郭云沛:雨雪冰冻、旱涝等极端天气也会影响药材价格,尤其是中药材讲究产地“道地”(即产地适宜、品种优良、产量高、炮制考究、疗效突出、带有地域性特点的药材),地域性较强,更易受气候变化影响。国人对中药需求的持续增加,也在一定程度上引起涨价。
  生命时报:有一种观点认为,涨价与“家底不清”有关,也就是说,中药材生产与市场需求存在信息不对等,您怎么看?
  郭云沛:这也是正常现象。中药材少了就是宝,价格肯定上涨。中药材又属于特殊农产品,生长周期相对较长,一个品种出现市场短缺,往往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时间才能满足。我认为,中药材价格上涨是客观的,也是符合市场规律的,如同大家感觉到的肉价、菜价上涨一样。
  许多常用药被迫大范围停产
  生命时报:中药材价格上涨,会带来哪些影响?
  李沈明:对企业来说,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药的生产成本提高,甚至因亏损停产。其中,常用药、常规药受影响最大,如牛黄解毒片、感冒清热颗粒等。拿我们颈复康药业来说,去年就有90多个药品停产。在医药行业,大家都知道一个药品进入基本药物目录不容易,但因连续4年每年亏损10%~30%,实在无力承受,所以我们有26种进入基本药物目录的产品也被迫停产。以前我们生产260~270种中药,现在只剩八九十种,不少物美价廉的优秀方剂不得不停产。说实话,挺可悲的。
  郭云沛:颈复康并非个案,药品停产已成为不少中药企业的无奈选择。今年1月份,我调查了30多家药企,有个发现令我十分心痛。河北奥星药业经国家批准可生产的中药、西药共130多个品种,因药价上涨,又不愿粗制滥造降低质量,被迫停产,如今仅生产一种药;可生产30多个品种的河北科迪药业也因成本太高,长期亏损,改为只生产一个有微薄利润的产品。
  生命时报:导致药品停产,除中药材价格上涨外,是否还有其他原因?
  郭云沛:中药存在这样一个悖论:原材料中药材属于农产品,随市场价格波动,但制成药品后,价格由国家制定,而政府在定价时并不考虑市场因素。更麻烦的是,现在的药品招标体系普遍采用“唯低价论”,价格越低越能投标成功,这就导致中药材企业两头受困,一方面为药材价格上涨所困,另一方面为售价上不去而困。要想减少亏损,唯一能做的就是停产了。据媒体报道,个别中药产品甚至出现售价低于原材料价格的怪现象。
  李沈明:很多人认为药价的高低,责任在企业。事实上,在目前的药品招标体系乃至医改体制中,药企也处于弱势地位。即便企业中标后,还有可能出现“二次议价”以及与医院协商再让利的问题,药价一降再降,生存空间不断缩小。
  生命时报:这对老百姓来说,意味着什么?如果政府放开定价,会不会导致中药价格进一步上涨,让百姓更加无力承担?
  郭云沛:事实上,很多常用药、廉价药已出现“降价死”的现象。目前的体制会导致人们越来越难买到物美价廉的药品,最终受损的仍是老百姓。我认为,政府适当放开定价,或在定价时充分考虑市场因素,并不会导致百姓无力承担。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不少中药已被纳入医保,百姓自费有限;二是一种药品涨几毛钱,对百姓影响不大,但对薄利多销的药企来说,却几乎能解决生存大计。
  再不重视药材种植就晚了
  生命时报:从政府层面来说,该如何解决中药材涨价问题?
  郭云沛:我调查的企业有一个共同呼声,就是改变目前的药品招投标体系。按上一轮的最低价进行招标,脱离了物价上涨的现实,严重危及企业生存。值得一提的是,国家有关部门已开始重视这一问题,并对中医药出台了一定的保护政策。
  生命时报:从企业角度讲,培育自己的种植基地能否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该问题?企业对国家有哪些政策期待?
  李沈明:从我们的经验来看,如果没有政府的足够支持,培育自己的种植基地同样很难,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从2010年到现在,颈复康药业大约建设了10个中药材种植基地,累计下来已投入六七千万,但从政府方面得到的扶持金仅为100万,我们几乎每年亏损四五百万。中药材生产周期较长,一般有三四年,长则十几、二十年。投入和收益,是企业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作为一家中医药企业,我们希望政府能从国家层面重视中药材的种植问题,提供足够的政策扶植,否则中药材紧张,必然会影响整个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另外,期待国家加大中药医保的报销力度,通过医保降低百姓医疗费用,并希望国家出台的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政策尽早、真正落到实处。▲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