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医院在线
当前位置:首页 > 医院在线
难以告别的“输液依赖”(不吐不快)

来源:人民日报 时间:2013-06-14 07:36:13 热度:483

李红梅

  ●“一生病就输液”已经成为公众的一种生活常识、一种思维方式。摆脱“输液依赖”,并非易事。既需要改变医院的创收机制,也需要改变患者的看病习惯
  这几天,患高血压的母亲一直嚷着要去输液,说不输液就头晕。母亲最相信输液,在老家时每半年输一次,感冒发烧、头疼脑热都输液,她反驳我的理由是:“你小时候不也是一生病就输液吗?”
  迷信输液的,又何止母亲一人。近日去北京某儿童医院,看到急诊大厅里挤得满满当当,全是输液的。一天的门诊患者中,有一半是输液的。护士说到冬季的时候,患者人数还能增长两倍多。有一项统计显示,2009年全国消耗掉104亿瓶输液,相当于人均8瓶,超过北美2.5瓶的三倍多、欧洲3.3瓶的两倍多。看来,“一生病就输液”已经成为公众的一种生活常识、一种思维方式。独特的“输液依赖”,深深植入老百姓的心中。你抗拒输液,似乎就不能当好父母,不懂孝顺父母,甚至像一个异类。而基层尤其是农村的老百姓,对输液最迷信,输的瓶数也更多。
  我国“输液依赖”的形成,历史并不悠久。静脉输液快速发展期在上世纪90年代后,由于其具有“给药直接”、“见效快”、“不过敏”等优势,迅速被人们接受,很快便替代了肌肉注射。然而,“输液依赖”的形成,最根本原因还是医院的利益驱动。
  在医院被推向市场的过程中,我国实行药品加成政策。上世纪90年代初,医院开始实行“全额管理、定额补助、超支不补、结余留用”政策,由于政府所拨经费难以维持正常运行,药品收入成为其主要收入之一,迅速占据40%以上的份额。医院给科室定任务,科室给医生定任务。药品收入占70%以上的基层医疗机构输液更多,很多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几乎等同于“输液室”。在医生的诱导下,患者把输液当成了治病的“法宝”。
  不可否认,输液是一种有效治疗方法,不能一棍子打死。但是,过度输液则是有害健康的。专家指出,输液是在创口中给药,本身就是一次“小手术”。既存在发生药物不良反应风险,也有感染风险。不顾病情需要,大量输液,小病大治,不仅存在健康风险,而且浪费医疗资源。
  然而,摆脱“输液依赖”,并非易事。既需要改变医院的创收机制,也需要改变患者的看病习惯。一个釜底抽薪的办法是,实行医药分离,让药品不再成为医院的利润来源,而成为其医疗成本,从而迫使医院减少输液量。同时,提高诊查费、手术费等技术价格,使其价格足以体现医生的劳动价值,让医生从医疗服务中获得合理收入,而不能从输液和卖药中获得不当利益。更重要的是,政府要加强公众健康教育,让老百姓改变有病就输液的思维惯性,认识到过度输液的危害性,从而逐步告别“输液依赖”。
  小小吊瓶,既能维护百姓健康,也能摧毁百姓健康。政府部门应加快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破除以药养医机制,加大对滥用抗生素的处罚力度,让百姓从“吊瓶森林”中走出来。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胡维勤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