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健康科普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科普
腔内治疗渐成周围动脉疾病主流治疗方法

来源:中国医药报 时间:2012-10-25 11:00:40 热度:477

□ 本报记者  朱国旺

  由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主办,湖南省医学会血管外科学专业委员会、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承办的第十一届全国血管外科学术会议日前在湖南长沙举办。会议邀请了国内外著名专家进行专题讲座,交流和探讨血管外科的最新进展与发展趋势。有关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技术的成熟,腔内治疗正逐渐取代传统的开放性手术治疗,成为周围动脉疾病的主流治疗方法。同时也有专家表示,在发展腔内治疗时,手术技术不可抛弃。
  自从1991年阿根廷专家用人工血管内支架腔内治愈腹主动脉瘤以来,血管外科进入腔内治疗时代。腔内治疗近年来在我国迅速普及,在主要的血管外科中心,腔内治疗已经占到日常手术量的40%~50%以上。本次大会执行主席、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舒畅教授指出,腔内治疗相比外科手术,创伤小、打击小,获得的效果更好。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符伟国教授认为,血管外科的治疗理念正在发生改变,在向腔内治疗发展,技术也日趋成熟。在上世纪90年代,这种理念就在广泛传播,但由于当时受支架技术的影响,很多人都处于观望状态。经过20年的发展,随着支架技术的进步,以及临床研究的深入,已经有丰富的长期随访资料可以证明,腔内治疗比开放性手术的效果更好。以前腔内治疗仅集中在少数几所医院,现在全国大型医院基本上均可以开展。“很多县级医院在技术上都没有问题,如果不是准入门槛的限制,它们都可以完成。”他说,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腹主动脉瘤90%是采用腔内治疗;胸主动脉瘤90%~95%采用腔内治疗,只有不到10%是采用开放手术。以前很多类型的周围动脉疾病患者没法采用手术治疗,只能依靠药物保守治疗,如控制血压等,随着腔内治疗的开展,很多患者可以获得有效治疗。
  此次大会学术委员会主席、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王深明教授说,学科的发展和支架技术的发展相互促进,支架技术的发展使血管外科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随着支架的改进,技术的发展,腔内治疗的适应证越来越广。在世界范围内,主动脉瘤的腔内治疗与外科开放手术之比,超过11;将来这个比例还将增大。
  据介绍,对于周围动脉疾病,目前腔内技术可用于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颅外颈动脉狭窄、锁骨下动脉狭窄、肾动脉狭窄、肠系膜动脉狭窄、腹主动脉瘤、DebakeyIII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降主动脉瘤、周围动脉瘤等等动脉疾病。近年来,破裂胸、腹主动脉瘤的腔内治疗、DebakeyI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腔内治疗、主动脉弓分支动脉转流结合腔内修复治疗近主动脉弓的主动脉夹层和降主动脉瘤、Zenith TX2支架治疗极狭窄的主动脉弓动脉瘤、内脏动脉转流结合腔内修复治疗胸腹主动脉瘤、长球囊腔内治疗膝下动脉闭塞性病变等等也已见诸报道。
  尽管如此,专家还是指出,血管外科医生在做腔内治疗时,不要丢掉外科技术,传统手术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首先传统手术是开展腔内治疗的基础和保障;其次随着血管手术材料和技术的改进,各类抗凝、止血、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以及术后重症监护措施的完善,使得周围血管手术已经相当成熟,在有经验的血管外科中心,腹主动脉瘤围手术期死亡率仅在5%左右,因此开展传统手术总体上是安全和有效的。由于腔内治疗的局限性,相当一部分动脉疾病还以传统手术治疗为主,同时通过传统手术和腔内治疗的有机结合可以有效治疗许多复杂性动脉病变。
  此外,北京安贞医院陈忠教授表示,很多周围动脉疾病早期并没有症状,因此主动性筛查欠缺,很多疾病都是依靠被动性的体检才发现的。他希望潜在的、有动脉硬化性疾病基础的,如冠心病和高龄患者,应主动到医院筛查,以便及早发现周围动脉疾病。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胡维勤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