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健康科普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科普
抗击肿瘤:精准放疗联手免疫治疗更有效

来源:中国青年报 时间:2019-06-14 10:08:43 热度:461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胡春艳

  手术、放疗、化疗等传统对付肿瘤的治疗手段,被患者形象地比喻为“尖刀、毒药和烙铁”,可见其治疗过程的痛苦程度。与此同时,与肿瘤的抗争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单靠某一种治疗手段很难收获最佳效果。
  在日前召开的2019国际肿瘤放射治疗新进展天津论坛上,来自全世界的顶尖肿瘤研究专家共聚一堂,交流肿瘤最新诊治进展和发展趋势。现场交流的热点问题集中在,作为一种新兴的肿瘤治疗方式,精准放射治疗协同免疫治疗有可能进一步改善患者的免疫系统,从而更利于杀死肿瘤细胞。
  进入精准放疗时代
  近年来,肿瘤免疫治疗迅猛发展,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2018年,诺贝尔生物学和医学奖授予利用免疫系统攻击癌症的相关发现,其中一名获奖的美国科学家发现T细胞表面的一个关键免疫检查点分子CTLA4能够抑制T细胞活化,阻止免疫系统对肿瘤的攻击,针对CTLA4的抗体能够解除机体免疫抑制,从而促使免疫系统攻击肿瘤。
  这个结论在权威临床医学类综合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用一组数据加以佐证:以常规放化疗方案治疗III期不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例,其5年生存率仅为15%~30%,最新研究结果显示,放化疗后维持免疫治疗,使患者两年生存率由55.6%提高到了66.3%。
  天津市肿瘤医院院长王平说:“我们的前期研究发现,肺癌同步放化疗后加用细胞免疫治疗,疗效会有大幅度提高,3年生存率由22.3%提高到了42.1%。”他认为,尽管目前依旧存在诸多问题,但放射治疗与免疫治疗的联合应用将有更为广阔的空间。目前,天津市肿瘤医院也开展了食管癌放疗联合免疫治疗及食管癌放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的临床试验。
  放疗常常用于癌症固定在一个或多个区域的患者身上。根据癌症位点和发展阶段,放疗往往会被独立使用或者同手术及化疗结合使用,使治疗更有效,比如在化疗或者外科手术治疗癌症之前,放疗往往能够促进肿瘤收缩。
  大部分的放疗都是直接利用高热量的X射线束来靶向作用于癌症组织。然而,由于无法区分癌变细胞和健康细胞,经常会导致正常组织被损伤,出现疲劳、罕见的严重副作用,甚至死亡。
  “放疗已经进入了精准放疗的时代。”王平介绍,今年,天津市肿瘤医院引进核磁模拟定位机,它更精准地勾勒出肿瘤与正常组织的边界,让接受放疗患者身上的癌组织不存在漏照现象,周围的正常组织器官也不会受到照射或尽可能少受照射。
  采用核磁定位技术,可以更好地区分肿瘤活性组织与水肿组织,提供功能成像,为疗效评估提供更丰富的参考信息。
  同时,利用核磁共振加速器,在放疗过程中实时高质量的MRI影像软组织成像,能自动追踪肿瘤和毗邻器官,保证放疗射线精准地照射到正确区域;其次,可进行个体化治疗,因为在放疗过程中能实时看到和评估肿瘤和内部器官的变化,医师可以在线同步优化放疗计划,为每位患者的每次治疗制订最优的放疗计划;另外,核磁加速器也可以进行实时影像追踪,在放疗出束过程中,医师可以实时清楚地看到肿瘤和周围器官的运动,使用动态追踪技术捕捉运动的肿瘤。这项技术可用于肝癌、胰腺癌、前列腺癌及软组织肿瘤等的治疗。
  AI技术也应用在了恶性肿瘤放疗领域,通过肿瘤放疗靶区和危及器官的智能化自动化勾画,建立AI化的放射治疗计划模型,进而建立基于“互联网+”的放疗远程智能化质控系统。王平介绍,目前放疗是对于肺癌的一大治疗手段,放疗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放射性肺炎,放射性肺炎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一定影响,严重的放射性肺炎甚至会危及患者生命,但目前没有有效预测放射性肺炎发生的方法,“我们采用人工智能和新兴的放射组学结合的方法,创新性地建立放射性肺炎预测模型,即通过计算机深度学习方法挖掘CT图像中隐藏的信息,并结合患者临床和放疗信息构建综合的预测模型,初步研究结果显示,其准确度可达到71%。”他认为,未来还会进一步提高准确度,辅助临床医生调整治疗方案及临床决策。
  借助互联网优势发挥远程医疗作用
  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目前我国的基层医院普遍存在放疗设备不足、人才相对短缺、技术能力薄弱等问题。另一方面,与手术相比,放疗对医生现场操作的依赖并没有那么强,因此开展远程放疗成为当下缓解医疗资源短缺和地区不均衡的一个有效办法。
  在“互联网+”大背景下,放疗借助互联网优势来发挥远程医疗作用是一种趋势。建立完善的医疗保健体系和适合国情的分级诊疗制度,也是深化医改、突破医改瓶颈的关键。
  这样的尝试已经让很多地方的患者尝到了甜头。天津市肿瘤医院从2015年6月开始开展远程医疗服务,服务医院包括山东德州人民医院、山东省庆云县人民医院、鹤岗市人民医院等十几家医院,可以实现远程质控、远程协作、远程靶区勾画、放射治疗计划设计以及远程培训等。根据当地医院情况,已为数百名患者提供了远程医疗服务。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胡维勤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