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健康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新闻
北京报告首例输入性寨卡病毒病病例

来源:人民日报 时间:2016-05-17 07:14:14 热度:377

北京市疾控中心:传播和扩散可能性较低

本报记者 王君平

  5月15日,北京市报告首例输入性寨卡病毒病病例。自今年2月9日我国内地确诊首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以来,江西、广东、浙江等多个省份报告了寨卡疫情。
  这名29岁的女患者为烟台市某公司职员,今年4月前往委内瑞拉,当地时间5月11日出现发热、伴有少量皮疹,北京时间13日乘机回国,14日抵达首都机场。入境时,机场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经初筛,考虑其疑似寨卡病毒感染,遂派员陪同患者前往医院就诊,随即收入医院治疗,目前患者病情稳定。
  患者相关标本经北京市疾控中心初检、中国疾控中心复核,寨卡病毒检测呈阳性,北京市卫生计生委组织市级专家组会诊,根据患者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该患者为输入性寨卡病毒病病例。
  寨卡病毒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叮咬传播,疫情高峰多出现在夏秋季。临床特征主要为发热、皮疹、结膜炎或关节痛,极少引起死亡。我国目前已有寨卡病毒病输入病例,在有伊蚊分布的地区存在发生本地传播的风险。
  北京市疾控中心专家指出,患者、无症状感染者和感染寨卡病毒的非人灵长类动物,是该病的可能传染源。埃及伊蚊为寨卡病毒主要传播媒介,白纹伊蚊、非洲伊蚊、黄头伊蚊等多种伊蚊属蚊虫,也可能传播该病毒。蚊媒传播为寨卡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蚊媒叮咬寨卡病毒感染者而被感染,其后再通过叮咬的方式将病毒传染给其他人。人与人之间可以通过母婴传播、血液传播、性传播。包括孕妇在内的各类人群,对寨卡病毒普遍易感。曾感染过寨卡病毒的人,可能对再次感染具有免疫力。
  5月15日,北京市疾控中心对地坛医院周边紧急开展了蚊媒应急监测,监测结果显示,白纹伊蚊成蚊及蚊幼虫密度均为0。鉴于北京市目前没有埃及伊蚊分布,潜在媒介白纹伊蚊构成比较低,北京出现寨卡病毒病传播和扩散的可能性较低。
  2011—2015年监测结果显示:捕获的蚊种中,优势蚊种是淡色库蚊,占捕蚊总数的94.8%,其次为寨卡病毒潜在媒介白纹伊蚊,占4.79%。北京市白纹伊蚊最早出现于5月中旬,7月下旬至8月下旬达到高峰,10月下旬在外环境基本消失。
  北京市疾控中心专家指出,白纹伊蚊属于典型的“容器型媒介蚊种”,主要孳生于各类小型积水和人工容器。防治伊蚊,应以治本清源为根本措施。随着夏季的来临,蚊虫密度会逐渐升高。专家提醒民众,及时清理家中及房前屋后、社区、街道的各类杂物,翻盆倒罐,清除积水,减少蚊虫孳生。
  北京市疾控中心提示:外出旅游务工应关注目的地蚊虫传播疾病近况,尽量避免前往疫情流行地区。孕妇及计划怀孕的女性,不建议前往寨卡病毒流行国家或地区。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胡维勤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