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健康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新闻
化解医疗供需矛盾 人类享受终生健康服务还有多远?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18-11-16 23:35:13 热度:460

  新华社北京11月16日电 题:化解医疗供需矛盾 人类享受终生健康服务还有多远?
  新华社记者陈芳、王昆
  雄安新区坚持城市与人全生命周期共生长打造健康之城、中医药有望提供从婴儿到生命终点健康服务、原创药品研发仍是健康产业发展核心动力……在刚刚结束的由河北省政府批准召开的雄安国际健康论坛上,国内外专家学者、政府决策者、企业界人士围绕城市建设、中医药、新药研发等领域探讨如何化解健康服务供需矛盾,实现人类健康的可持续发展。
  城乡建设:健康服务“一个都不能少”
  当前,全球健康服务供给与需求之间矛盾依然突出,医药卫生改革仍然处于不断深入探索的阶段。
  联合国副秘书长迈克·穆勒说:“世界卫生组织发出警告称,以目前的速度,世界各国将不能够实现妇女儿童死亡率、计划生育、全面医疗保健、艾滋病、肺结核和疟疾等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出的健康目标。世界各国必须改变工作方法,打破中央与地方、各个部门、各个领域之间的壁垒,消除城乡之间的差异,不让一个人落下。”
  雄安新区已与北京市卫计委、河北省卫计委签署支持雄安新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合作框架协议;北京援建雄安新区的宣武医院项目进入到建设前期手续办理阶段……河北雄安新区在设立之初就把健康融入规划建设全过程。
  “未来的雄安新区将坚持城市与人全生命周期共生长发展理念,按照健康中国战略样板之城进行规划和推进。”河北省委常委、副省长,雄安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陈刚表示,雄安新区将建立智慧健康管理体系,远程医疗诊疗将更好地集中专家智慧为患者服务。
  在整体布局上,根据一主、五辅、多节点的城乡空间布局和城市功能定位,加快应急救援、儿科、妇产科等领域建设,建设国际一流、国内领先区域卫生应急等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机构。在具体建设上,全面打造15分钟基层医疗服务圈,构建基于大数据管理运营的智能卫生健康管理中枢。
  “未来的新区居民都将拥有自己全生命周期健康数据账户,全天候个人健康干预或成为常态。”雄安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傅首清说。
  中医药:“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
  当前,中国中医药产业正呈现新兴业态快速发展,在健康养老健康旅游跨界融合型的健康医疗服务产业正在加快地涌现,释放着活力。
  迈克·穆勒说:“实现健康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需要拓展各类医疗技术服务的供给范围。”
  中华中医药学会会长王国强表示,中国政府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立足全人群、全周期这两个着力点,中医药健康服务将提供从婴儿到生命终点的健康服务。在传承创新中,中医药将充分运用现代科技和方法,借助于新科技、新材料、新方法,为中医药的理论的阐释和提高疗效便民服务创新成果。
  王国强说,今后将多在重大疾病的诊治、中医药健康产品的研发、疾病的预防康复上下工夫,推进理论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加快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补齐中医药健康服务的短板。
  新药研发:提升健康服务供给的动力
  迈克·穆勒说,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的首要任务是实现预防药物的可持续增长。雄安国际健康论坛执行主席胡祥认为,当革命浪潮扑来,如何做好创新是当前需要思考的问题。而在健康领域,创新恰恰是最困难的。
  专家指出,我国新药研发的投入和科学水平与西方国家差距较大,造成我国新药研发以跟随、仿制为主。新药研发无捷径可走,主要特征是高投入、高成本、高风险、高收益、长周期。在新药创制的路上,除产学研脱节外,临床研究薄弱、审批周期漫长等拦路虎,都有可能让药企“九死一生”。
  “我国批准的新药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新药,我国现有的创新新药大多都停留在根本性创新阶段,没有首创的这种创新新药。” 深圳海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思民认为,新药研发一直是健康产业的动力源,只要营造好的创新生态,中国医药企业就有能力开发出真正的新药、好药。
  “新药研发是人类最复杂的活动之一,也是衡量国家综合科技实力和大规模社会组织资源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胡祥表示,只有释放原研药创新的“源头活水”,才能不断减轻对进口高价药品的依赖,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胡维勤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