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医院在线
当前位置:首页 > 医院在线
全科医生把好抑郁障碍识别关

来源:中国青年报 时间:2018-07-05 10:40:33 热度:484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刘昶荣

全科医生姚弥每天的工作之一是要和患者多聊几句。刘昶荣/摄

  今年4月初,河北省唐山市某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全科医生刘辉(化名)接诊了一位“哮喘”症状十分严重的高中生,这位患者呼吸急促,脸憋得通红,无法说话,让人觉得她马上要休克过去。刘辉当时被吓了一跳,马上给这位患者进行支气管听诊,然而令他惊讶的是,他并没有听到典型哮喘患者应该有的哮鸣音,接下来检查血压、心率和血氧也都正常。
  根据之前的诊疗经验,刘辉意识到这位患者疑似精神障碍。接下来,他又进行了肺功能检查和支气管舒张实验,均没有发现问题。最后,刘辉让患者进行了运动激发试验。在该试验中,这位认为自己连50米都跑不了的“哮喘”患者,在刘辉的督促下,跑了四五百米,患者跑步过程中全程由护士拿着血氧仪跟跑,进行实时监测,以免发生意外,没想到,跑完之后,患者的哮喘症状居然消失了。
  “抑郁症的诊断通常是困难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抑郁症患者通常表现为躯体症状而不是心理症状。”6月29日下午,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精神科副主任医师梁英在一场题为《全科医学中抑郁障碍的识别与管理》的讲座中说。
  正是这个讲座,让台下听讲的刘辉立刻想起了自己的这位患者。课后,他和梁英沟通了这位患者的情况,并将整理好的病例和患者的其他资料发给梁英,梁英肯定了刘辉的判断——这位患者非常有可能是一位精神障碍患者。
  梁英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抑郁症患者对于自己的躯体症状是没有判别能力的,他们只会单纯地以为自己肚子疼、胃疼或者是哮喘,所以这些患者会去找社区的全科医生就诊,如果全科医生有相关能力识别的话,那么对抑郁症患者来说,将是莫大的福音。
  此外,梁英还补充说,抑郁症患者会有病耻感,他们不愿意去精神疾病的专科医院就诊,相对来说,社区医院反而更让他们有“安全感”。
  然而,目前我国全科医生的水平参差不齐,精神类疾病的诊断能力更是如此。刘辉说自己在这方面“只是掌握了点皮毛”,他之前曾随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韩小军门诊见习过两个月,自己又找了《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SDS》等精神疾病量表来辅助门诊确诊。
  对于抑郁症等精神类疾病,刘辉说自己目前基本上可以做到筛查,他在门诊中很少用药。对于症状比较轻的患者,刘辉会推荐运动疗法,而比较重的患者则会推荐到比较权威的专科医院就诊。
  现代医学发展的趋势是将疾病越分越细,这对于隐藏在躯体症状后面的抑郁症等精神疾病而言,被漏诊的几率反而越来越大。刘辉的这位“哮喘”患者也曾去北京协和医院的呼吸内科、中日友好医院的重症呼吸科就诊,但是都没有诊断出发病原因。如果不是刘辉的推荐,这位患者可能还会在错误的就医方向上继续走下去。
  梁英根据自己的门诊经验介绍说,相对于其他年龄段,30岁左右是抑郁症的高发期,然后会在更年期左右迎来第二个小高潮。而且随着年轻人工作、生活压力越来越大,抑郁症的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
  让人欣慰的是,我国全科医生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北京大学医学部(以下简称“北医”)于2011年创办了全科医学系,并开始招收全科医学专业学位的三年制硕士研究生,这些全科医生会在“北医体系”里的众多科室进行轮转学习,而梁英所在的北医六院会为这些学生提供6个月的指导学习。梁英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6个月的学习基本上可以满足全科医生在社区的需求了。
  现在在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的全科医生姚弥是北医全科医学系的第一届毕业生。他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他门诊中大概有1/3的患者有精神或心理障碍,其中一位60多岁的女士腹部经常疼痛,经过诊断,发现她是一位躯体化障碍患者。
  这位女士此前8年一直照顾患脑梗瘫痪在床的老母亲,这期间,她每天晚上都睡不好觉,老母亲生气时还会骂她。等到老母亲去世之后,她反而适应不了,除了腹部疼痛,身体其他地方也常常觉得不舒服。
  诊断清楚病因后,姚弥对其进行了药物治疗和心理干预,两三个月左右,她就恢复得差不多了。姚弥对记者说,全科医生因为和社区的老百姓很熟悉,有时候就是陪这些患者聊聊天,然后再进行些心理疏导,常常有患者对姚弥说:“姚大夫,光和您聊聊天,我觉得自己的病就好了一半了。”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胡维勤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