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市场纵览
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园地 > 市场纵览
我国针灸针制造业亟须重振

来源:经济参考报 时间:2017-09-09 13:17:21 热度:655

记者 王奇/北京报道

资料照片

    “我国针灸针制造的技术和质量已经落后,中国针灸针的品牌优势正在逐渐消失。”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理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台港澳中医药交流合作中心主任、中国针灸学会副会长杨金生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针灸针制造没能跟上针灸技术传播的脚步,针灸针制造业亟待振兴。
  生产企业面临内忧外患
  据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统计,全世界已有183个国家和地区在研究和使用中医针灸。针灸诊疗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推广,也令针灸针的需求大幅增加,但我国针灸针制造企业的技术升级及规模扩张,却没能跟上针灸技术推广的步伐。随着日、韩等地针灸针制造企业的崛起,中国企业的优势已经消失。
  “10年前,全世界使用的针灸针数量不足30亿支,几乎全部由中国制造。如今,在全球范围内,由我国企业供应的针灸针数量已经降至不足1/3。” 杨金生介绍,“我国针灸针生产能力已经明显落后日本、韩国,针灸针制造大国的地位正在丢失,我国著名针灸针品牌‘华佗’的品牌影响力也在逐渐消失。”
  “30年前,针灸对外交流是国家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针灸国际交流中心’累计培训外国医师超过10万人次,把中国的针灸技术和‘华佗’牌针灸针带到世界各地。” 但是现在,杨金生坦言,在国际市场上,日本SERIN针灸针占据了全球针灸针高端品牌市场,韩国的东邦、杏林针灸针占据了中端品牌市场,而我国企业生产的针灸针只能处在低端品牌水平。日本、韩国品牌针灸针全面挺进中国市场的情况,也正在发生,这值得我们关注和警惕。
  多重因素致“落后挨打”
  市场份额从“遥遥领先”到“落后挨打”,我国的针灸针产业处境为何会发生如此天翻地覆的变化?杨金生认为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是针灸针产业对外开放,国内企业经济效益受到影响。
  中国在加入“WTO”后,针灸针生产这一传统产业也开始对外开放。日本、韩国的企业通过先合作,再合资,最后变为独资的方式,掌握了我国的针灸针生产技术。
  同时,由我国主导制定并颁布的《一次性使用无菌针灸针》ISO标准以及“中医针灸”申遗成功,也让全世界无偿获得了针灸针的技术参数和规范,方便各国投资生产。
  二是中国企业的针灸针制造技术和质量已经落后。
  以日本的SERIN(清铃株式会社)为例,该公司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专利和新产品研发,针灸针生产车间实现了无人化、自动化。
  而在我国,即便是华佗、佳健这样生产能力较强的针厂,也仍处在半机械化、半手工状态,其它规模较小的工厂,还存在依靠人海战术提升产量的情况。这样的生产条件,造成我国针灸针的产量和质量都处在想对落后位置。
  三是中国针灸针生产企业没有对口的经费扶持渠道。
  中国企业要在日本、韩国开设针灸针生产企业几乎是不可能的,反而日韩企业在中国作为外资企业还能享受“二免三减半”的税收优惠政策,这对本土的传统企业带来不小的压力。
  另外,由于中医药重大科技研究项目偏重中医中药和科研院所,企业的针灸技术研发则很少得到相关部委项目和资金的支持,技术提升步伐相对落后。
  三方面入手重拾竞争力
  面对国内国际市场、技术、研发等多方面的压力,如何才能让我国的针灸针生产企业重整旗鼓?杨金生建议从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制定税收优惠和市场支持政策、提高市场准入和加强监管等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设立专项资金支持老字号,促进传统企业技术改造。
  包括两个方面。首先国家要从战略高度,设立专项资金,鼓励代表中国特色的传统企业进行生产技术改造,加快针灸针生产自动化、机械化、标准化改造进程,提高质量,扩大数量;鼓励企业加快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以便掌握针灸针市场竞争的主动权。其次是国家建设协同创新平台,从材料、设备、工艺、自动化、制造装备等方面形成协同攻关,推动设立中医药服务贸易促进专项,出台相关政策,扶持和支持国内针灸针制造业的发展。
  二是出台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传统制造业的税收优惠和市场促进政策。
  针灸针的生产是具有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中国品牌,政府应该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国家鼓励国内医疗机构优先购买使用国产品牌产品,并将国产针灸针全额纳入基本医保报销目录。
  三是加强市场准入与监管,行业加强自律与宣传。
  一方面要提高针灸针生产企业的准入门槛,把那些确实规模小、质量低劣的企业淘汰出局。
  另一方面,中国针灸学会等行业组织要进一步规范行业内企业的行为,保护民族品牌,制止无序竞争,名牌企业应该把针做精做全,在拼质量的同时,竞争数量,促进民族传统企业走向国际。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胡维勤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