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市场纵览
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园地 > 市场纵览
抵制伪“官谣”刻不容缓

来源:中国食品报 时间:2017-06-01 08:03:38 热度:635

  近日,一则题为“人民日报:目前在中国,所有保健品都是骗人的,没有例外”的帖子,在新媒体流传,看其内容,充满了蛊惑之词,究其观点,迎合了当下对于保健食品质疑的舆论环境,而真正驱动其流行的原因在于,这篇文章的标题中出现的“人民日报”四个字,党报的文章,当然具有传播力,然而,借助和假冒党报等权威媒体的平台的名义,散布虚假错误的言论,无疑是在制造伪“官谣”,这样的伪“官谣”对行业的发展、社会的和谐具有极大的破坏力,对此,食品行业应该给予坚决抵制。
  就这篇文章而言,错误的观点和言辞比比皆是。比如:“保健品到底有多少保健功能,国家机构不必进行相关的验证,就看保健品公司自己能够把它们的效用‘证明’得多么完美了”;比如“(保健食品和药品)从生物学的角度上看,相同的有效成分使得它们对人体的影响几乎没什么差别”;比如“营销方式说白了就是坑蒙拐骗”;比如“这是一个注定会被虚假宣传的行业”等,其整体内容则是批评关于保健食品的直销、审批、广告,多为信口开河,谩骂臆断。而结论“目前在中国,所有保健品都是骗人的,没有例外”更是以强词夺理的口吻,全面否定了我国的保健食品行业。毫无疑问,这样的伪“官谣”伤害了产业,误导了消费。特别是,文章打上了“人民日报”的旗号,具备了极大的蛊惑性和欺骗性。而且,由于其游荡于新媒体平台,也具备了极强的传播力。
  与很多网上流行的涉及食品安全的谣言相比,这些伪“官谣”多为别有用心之作。其用意不仅是通过对某一件事、某一个产品的雷人评价来博眼球、拉粉丝,更多的是借助社会流行的负面舆情,对一种行为、一种现象进行极端的、偏颇的、恶意的评价,刻意地诋毁一个行业,误导公众的认知。因此,这样的伪“官谣”对行业、对社会都具有极大的杀伤力。以这篇文章为例,一旦公众都认为保健食品全是假冒伪劣,我国保健食品注册制的价值何在?一旦“人民日报说了保健食品全是骗人的”这一谬论影响了百姓的认知,党报的公信力何在?一旦消费者都去抵制保健食品,健康中国何在?
  其实,识别这些伪“官谣”并不难,也是以这篇文章为例,一是内容上的漏洞,虽然标题提了“人民日报说”,但是每次转载标明的来源既不是人民日报的纸媒、网站,也不是人民日报的微信公号和客户端,由此可见是盗名之作;二是观点上的漏洞,文章多处内容自相矛盾,比如否定保健食品,又列举出保健食品的相关法规和概念,比如将经过国家审批的保健食品功能说成是欺骗套路;三是知识上的漏洞,比如现在的保健食品是由国家食药监总局审批注册监管,但文章中还在说卫生部(卫生部早已改为卫计委了)管理;四是内容上的漏洞,文章引用的资料、列举事件在时间上、逻辑上没有连贯性,显然是拼凑臆造之作,由此可见,这样的文章根本不可能出自人民日报这样的专业媒体,一定是别有用心、胡编乱造、草率嫁接的谣言。公众只要有理性的心态,凭借良知和常识就可以对这些伪“官谣”的是非真伪做出正确的判断。
  事实上,作为业内人士,对这些伪“官谣”的属性肯定是心知肚明。还是以这篇文章为例。在新媒体上,鲜有食品行业的转载者,因为他们明白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谎言。但遗憾的是,很多业内人士可以做到不传谣不信谣,但是却没有挺身而出,去批驳这些谣言,他们对这样的谣言不屑一顾,认为这谣言说的不是和自己的企业、自己产品的市场具体相关的事,而且因为伪“官谣”拉上了官媒的大旗,他们情愿保持缄默。而作为监管部门,他们主要的精力用于监管企业,对于伪“官谣”,只要是没有引起大的社会风波和市场风波,监管者就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最终,在多方责任相对懈怠的环境下,这些伪“官谣”得以流传,形成不良舆情。
  可以肯定,在食品行业不断高速发展的趋势下,在社会法制不断健全的环境下,在国民素养不断提升的背景下,伪“官谣”的市场会越来越小,影响力会越来越差,但是,伪“官谣”只要存在,就是一种祸害。一个健康的社会绝对不能允许伪“官谣”自生自灭,抵制伪“官谣”刻不容缓,监管部门行动起来,运用专业的资源进行科普教育;行业积极起来,运用自身的优势传播正确的消费理念;媒体行动起来,运用权威的力量传播科学公正的声音。只有如此,才能遏制伪“官谣”的流行。整个社会都多尽到一份责任,伪“官谣”就会少一分危害。晓理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胡维勤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