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产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园地 > 产业资讯
张伯礼代表:全面提升中药质量 推动中药产业升级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16-03-14 23:07:59 热度:1628

    新华网北京3月14日电(晏珊)中医药是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也是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如何促进其健康可持续发展,成为今年两会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3月13日,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在做客新华网两会访谈时指出,要做大做强中医中药产业,亟需依靠科技进步全面提升中药产品质量,促进中药产业升级换代,使其进入数字化、智能化、甚至是智慧制药时代。

    图为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院士做客新华网两会访谈直播间。新华网 卢志佳 摄  
    运用现代科技推动中药产业技术升级换代
    据统计,2015年我国中医药工业总产值达到8000亿元,约占我国医药总产值的1/3。“但其中存在诸多问题,如品种多市场规模却很小;超过十亿元的大品种少;在国际市场竞争力不足等。”张伯礼认为,我国中药产业历史悠久,但现代化进程缓慢,大部分中成药制药技术比较落后、工艺陈旧、质量控制水平不高、企业缺乏精细化的匠人精神,这导致中成药出口受阻,也导致国内的老百姓不得不到国外去买“洋中药”。
    “因此,在今年两会的议案中,我就建议希望能够运用现代技术,推动基本药物、社保药物的中成药进行质量升级,这对整体促进中医药产业发展至关重要。”张伯礼说,“过去中药制药工艺比较简单,以水煮醇沉为主,如今基本实现了以管道化、半自动化、自动化为技术特征的‘中药工业2.0’时代,而未来的发展方向是要迈向‘3.0’、‘4.0’时代,即要实现制药技术智能化、制药过程各类参数的数字化、全过程测管控信息一体化的智慧制药时代。这个时代可以实现从原料到中间提取物、再到最后制剂成品的全程追本溯源,同时还可以对药品包装、使用方法等进行全程跟踪管理,这样既能保证中成药产品质量,保证安全有效,同时也能推动中药产业迈向新的高度。”
    此外,张伯礼强调,推动中药产业升级换代还需从中药种植的源头抓起。“我们希望老百姓能够用到好药,首先需要把好‘药材关’”。张伯礼说,“不仅要规范化种植,深入研究种子种苗、种植时间、种植地点、种植方法,更要研究如何提高中药材炮制技术、保管方法等,确保中药生命周期的每一个环节都是科学可溯源的。”
    中医药传统文化知识亟需“搭墙”立法
    我国中医药在3000年的传承发展中,积累了大量宝贵的药方、技术、知识,但是由于缺乏保护制度,中医药知识在国际上屡被“不当占有”,不仅是经济上损失,也不利于传承发展和国际化。今年2月,国务院印发了《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提出要加强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和技术挖掘。“目前制定的专利保护制度是针对新产品和新技术的,而对于老祖宗留下来的古方和知识,却不能加以保护。”张伯礼说,“在今年两会议案中,我提出要尽快制定《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条例》并发布‘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名录’等措施,这也是国际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途径,给中医药名方搭一道法律‘围墙’,向世界宣告哪些中医药知识是中国人的,避免不当占用。”
    据介绍,早在2010年,中国中医科学院就启动“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名录”工作,收集整理唐代以前近3万余个中医名方。“现在我们正在整理唐代至清朝时期的5万余个中医名方,将其建成保护名录,并登记编码,便于管理。”张伯礼说,“中医药传统知识不仅要好好加以保护,更要运用现代技术发掘精华,令其为中国人民的健康,乃至世界人民的健康服务。”
    “健康”立法 推动中医知识全民化普及
    “不治已病治未病”,在中医看来,很多疾病都是可防可控的,关键在于如何让百姓掌握正确科学的防病治病知识。张伯礼在今年两会议案中提出要加快设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健康法》,通过立法的形式,让普及健康知识得到规范的推广,建立各种健康参数标准,让国民的健康标准有据可循,健康权益有法可依。
    “目前健康知识繁多,鱼目混珠、参差不齐,但缺少权威可靠的信息和数据。比如盐的一天摄入量,没有一个限量标准,而通过健康立法,制定符合国情的基本健康参数,居民、餐饮企业等等就有了一个科学的标准去参考执行。此外,还要建立体重、身高、体能等健康标准,这对于提高全民族整体的健康素质将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张伯礼说。
    为了更好的传承中医药文化,普及健康知识,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中特别提出中医药教育要走进中小学校园,从娃娃抓起。“这是一个很好的举措,这将为弘扬中医药文化创造更好的社会土壤和环境。”张伯礼说,“中医既是文化、又是知识、也是养生的方法,它讲究天人合一、辨证论治、未病先防。通过了解中医文化,小学生还可以懂得基本养生知识,比如春天太燥、太干,就该少吃海鲜、羊肉;夏天暑湿,就应多吃冬瓜、薏米;秋冬寒凉,宜温补饮食,这些知识不仅能够提高他们的健康素养,更能激发他们对中医和传统文化的兴趣,为未来中医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胡维勤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