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医院在线
当前位置:首页 > 医院在线
博爱恤兵 医者仁心

来源:人民日报 时间:2016-01-14 08:12:08 热度:438

纪念抗日烽火中的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

本报记者 黄 娴

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图云关旧址。本报记者 黄 娴摄

  贵阳图云关,为老贵阳九门四阁十四关之一,位于现今贵阳森林公园北门入口处,是抗战期间极具规模的战时医疗救护中心和军医培训基地——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和战时卫生人员训练所坐落之地。
  近日,由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贵州海外联谊会主办的“纪念抗日烽火中的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暨林可胜教授学术座谈会”在贵阳市举行。海峡两岸相关人士不远千里,齐聚贵阳,共同缅怀爱国抗日侨胞林可胜和他组织领导的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
  “我父亲谈得最多的就是林可胜教授,他所领导的救护总队对所有的抗日部队,不分国共,一视同仁,但凡需要,一并支持,真正体现了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救死扶伤、博爱恤兵’的宗旨。”座谈会上,红十字会救护总队队员后人杨永睻回忆道。
  林可胜早年在英国爱丁堡大学专攻医科。1925年秋,他回到祖国,担任北平协和医学院生理科客座教授兼系主任,为协和医学院第一个华人教授。上世纪20—30年代,林可胜因发现“肠抑胃素”而著称于国际医学界。1942年被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的炮声震撼着北平,林可胜毅然放弃优越的生活条件,投身到战火纷飞的抗日战场。鉴于战争的持久性和医护人员的紧缺,他在贵阳图云关创设救护总站,除办战时卫生人员训练所和训练示范病房以培养战地医护人员外,还附设药品及医疗器械制造厂。
  在图云关的救护总队工作人员平时有1000多人,高峰时连家属在内有近2000人。星罗棋布在山坡之间的队员宿舍十分简陋,以稻草搭成屋顶,竹片编成墙板。贵阳阴天多,降雨量大,房屋既不防水,又不防寒,从总队长林可胜到救护总队的普通队员,都住在这样的房子里。
  由于林可胜的国际声望,救护总站得到国际进步团体、个人以及爱国华侨的广泛支持。据介绍,仅美国各界人士捐献给救护总队的款项就高达6600万美元;汇集了一大批全国最优秀的医学专家进行医疗教学工作,吸引了许多国际人士来华参与医疗工作;培养了大量的战地救护专门人员,建立起一个全国性医疗救护体系。“当时的卫生人员训练所,其规模之大,人才之众,远超国内任何一所医学院。”红十字会救护总队队员后人朱联贵介绍。
  据资料统计,1938年1月至1945年9月,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总计实施手术11.98万次,内科门诊军人248.16万人次,平民200.29万人次,预防接种463万人。
  2015年,“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图云关旧址”被命名为贵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台湾红十字组织前会长、海峡交流基金会首任秘书长陈长文说:“参观了图云关,更加深刻体会到当年林可胜先生无私的奉献和平等的态度,作为后人的我们更要以两岸一家亲为目标。”
  “70年前国共两党共同抵御外敌入侵,协同抗敌救国,如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台湾同胞更不应缺席。”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副会长叶克冬说。
  全国台联副会长杨毅周在座谈会上说:“纪念林可胜及其组织领导的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就是要缅怀他们为抗日战争胜利所做出的杰出贡献,高扬他们高尚的人道主义理想,弘扬他们光荣的爱国主义精神。”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胡维勤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