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健康科普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科普
男人的“性福”如何得到救赎?

来源:科技日报 时间:2015-08-18 09:17:49 热度:1964

本报记者 李 颖

    外表看起来坚强的男性,遇到ED问题自尊心和自信心都会严重受挫。如果不能尽快干预,会造成抑郁等更严重的心理问题。请关注——男人的“性福”如何得到救赎?
    与高血压、糖尿病一样,勃起功能障碍(ED)是40岁以上男性常见的健康问题。调查显示,受ED困扰的男性中,超过七成选择消极应对。
    伤身又伤心 就诊要及时
    男性遇到ED问题,内心更为脆弱,长此以往,会丧失生活激情,甚至造成心理问题。而这些心理问题也会导致ED进一步严重,形成恶性循环,从此一蹶不振。
    在由中华医学会男科学分会、中国性学会联合开展的“关爱男性健康,我的性福我做主——2015中国男性健康万里行”活动启动会上,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总医院胡海翔教授和郭和清教授共同表示:男性作为整个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其“性福”与否,与他们的身心健康、家庭关系以及社会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然而,现实的情况是,ED如此之高的患病率与其少得可怜的就诊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多是源于患者对疾病的认知不足,羞于启齿,没有及时就诊并接受规范治疗,导致他们偏离“性福”之路越走越远。
    从心理上讲,ED打击男性的自信心;从躯体上来讲,不利于合并疾病的治疗与康复;而从社会层面而言,不利于夫妻“性福”和家庭和睦。然而,面对ED困扰,许多男性要么讳疾忌医、独自忍受,要么寻求网络或坊间偏方,乱用壮阳药,临床数据也表明,我国ED患者的就诊率不足10%,其后果往往是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引发慢性病 患者需当心
    近年来,不断有新研究证实,ED与某些慢性病关系密切,彼此间有共同的发病机制。
    研究证实,糖尿病患者ED的发生率远高于健康男性。此外,ED和心血管病拥有诸多相同的危险因素,比如年龄、脂代谢紊乱、血管内皮功能受损等。血管内皮功能受损,导致血管舒张下降,是导致血管性ED的主要原因。而心血管病也源于血管内皮功能下降,引起功能和结构的变化,最后诱发各种心血管疾病。
    郭和清指出,勃起功能是男性整体健康的一个重要风向标。而全身性的慢性疾病、血管疾病、内分泌的疾病和精神因素等又会影响勃起功能。
    其实,ED疾病本身而言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患者不能够坦然面对。ED只不过也是一种疾病而已,应该坦然面对,无需害羞,积极治疗才是明智的选择。胡海翔表示:“一旦发现症状,应及时寻求医生的帮助,男人们不应该继续默默承受,而是应该自我救赎,为自己的性福而战。必要时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PDE5抑制剂,如万艾可进行治疗。”
    也许说到药物治疗,很多男性又会有所顾虑和疑问:是否是壮阳药?是否会上瘾?是否有依赖性?是否治标不治本?是否需要长期服药?胡海翔指出,在使用药物治疗ED的过程中,医生会针对不同年龄段的男性,遵循个体化原则,并根据不同病因和不同情况及病人和配偶的要求,来确定治疗方案。
    缺乏性生活 风险会加大
    郭和清介绍说,每周性生活频率低于1次的男性发生ED的风险高2倍。而适度的性生活可延缓勃起功能的衰退。对于老年男性而言,性生活可有可无,性生活次数减少,只不过是身体机能自然衰老现象。
    其实,半数70岁以上的男性仍常有性生活,而性生活频率降低与ED发病相关。一项针对中国老年男性ED研究显示,在年龄60—69岁的男性中,ED的发病率达20%—40%,年龄大于70岁的男性中患病率则更是高达50%至100%,而老年男性的就诊率却不足10%。
    此外,也有很多老年男性没有意识到,ED与许多慢性疾病有共同的发病机制,严重威胁着老年男性的健康。其中,ED往往会与前列腺疾病并发。而在前列腺疾病中,又以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发病率最高,尿急、尿频、尿不尽感、夜尿次数增多、排尿时间延长、尿后滴沥不净、排尿等待、尿失禁……这些下尿路症状给中老年男性的生活带来很多的烦恼。
    郭和清指出:对于BPH疾病,最大的治疗目标就是减轻症状。因具有安全、方便、无痛苦等优势,药物治疗成为最佳选择。而作为唯一一种控释剂型的新型α受体阻滞剂可多华(甲磺酸多沙唑嗪缓释片)成为治疗BPH的主力军。同时,对于中老年患者而言,还要注重合并疾病ED的治疗。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胡维勤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